北峰壓城蒼,南岫緣溪綠。
誰知昔人游,尚想叢桂馥。
鳥獸安可群,呼鳴自為族。
儻聞羨門術,一躡塵外躅。
孤客秋易傷,嘶蟬靜仍續。佳晨亦已屢,歡會常不足。
禪地非路岐,我心豈羈束。情生遠別時,坐恨清景促。
望中千里隔,暮歸西山曲。蕭條月中道,彩蒨原上綠。
不見同心人,幽懷增躑躅。
忽聞春欲去,園林謾游矚。
輕風散余紅,細雨滋繁綠。
綠繁似歡榮,經散猶僇辱。
因悟人間世,萬事易翻覆。
賤或登青雲,貴或成赤族。
禍福無定端,往往相倚伏。
那知今日歌,不是明朝哭。
書以為世鑒,得志毋縱慾。
剋剋如履冰,坎坎念伐幅。
苟能閒此理,堪追聖賢躅。
豐城蝕利劍,藍田沒良玉。
出處諒有時,光芒豈終伏。
一拂即世用,三獻徒自辱。
安知莘渭間,養晦恆自足。
龍興雲亦從,夢筮若秉燭。
經濟成大業,誰復繼遐躅。¤
群峰郁初霽,潑黛若鬟沐。失風鼓唅呀,搖撼千灌木。
木葉微墮黃,石泉淨停綠。危磴蘿薜牽,迥步入幽谷。
我心寄青霞,世事慚蒼鹿。遂令巢許輩,於焉謝塵俗。
想是悠悠雲,可契去留躅。
佳茗世所珍,聲名競馳逐。
建溪拔其萃,余品皆臣僕。
先春擷靈芽,妙手截玄玉。
形模正而方,氣韻清不俗。
故將比君子,可敬不可辱。
御史萬夫特,剛腸憎軟熟。
味此道之腴,清冷肺肝沃。
精新味多得,烹啜不忍獨。
磊落分貢包,慇勤寄心曲。
斯時屬徂暑,低頭困煩溽。
一甌瀹花乳,精神驚滿腹。
此物雪昏滯,敏妙如破竹。
誰知霜台傑,功用更神速。
莫辭風采凜,要使班列肅。
一朝奮孤忠,萬代仰高躅。
春風搖雜樹,言別還江汜。堅冰生綠潭,又客三千里。
兆夢唯顏色,懸情乃文史。滌耳貴清言,披歡遲玉趾。
秦城疑舊廬,佇立問焉如。稚子跪而說,還山將隱居。
竹林既深遠,松宇復清虛。跡迥事多逸,心安趣有餘。
石門動高韻,草堂新著書。鶱飛久超絕,蹇足空躊躇。
猶有昔時意,望君當照車。驅車當六國,何以須潛默。
聖主常征賢,群公每舉德。此時方獨往,身志將何欲。
願謝山中人,回車首歸躅。
平生報國無才力,日夜只祈天雨粟。
詎今歲事少差池,怪證誰雲一而足。
入春郡國多苦旱,起瞻四方何蹙蹙。
陋邦愚守介其間,造物私之意何篤。
桑蠶有歲麥有秋,十里欣欣人足欲。
爾來勤雨才浹旬,日日眼穿雲石觸。
哀哉赤子命如線,亟吁蒼穹求迓續。
果然馬上天瓢翻,誰謂龍公慳一掬。
吾儕所學自孔氏,頗信此身兼位育。
真能辦得一寸心,勺水固知焦可沃。
君詩信美嫌太誇,只恐流傳辜自速。
八荒延首待甘霖,傳說誰其踵芳躅。
朔風厲修坰,三浦氣方肅。
靉靉山崩雲,耿耿葉辭木。
鸑鸑下萍川,槭槭翻蘿屋。
飄颻任迴環,零亂鮮羈束。
莫以九秋凋,惋彼三春縟。
蕭條紫煙岑,超忽丹林麓。
於茲欲何言,歲暮偃修躅。
天高氣肅。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桂子初收,三十六宮都足。不辭散落人間去,怕群花、自嫌凡俗。向他秋晚,喚回春意,幾曾幽獨。是天上、餘香剩馥。怪一樹香風,十里相續。坐對花旁,但見色浮金粟。芙蓉只解添秋思,況東籬、淒涼黃菊。入時太淺,背時太遠,愛尋高躅。
我昔過釣台,峭石插江淥;登堂拜嚴子,挹水薦秋菊。
君看此眉宇,何地著榮辱?雒陽逢故人,醉腳加其腹。
書生常事爾,乃復駭世俗。
正令為少留,要非昔文叔。
平生陋范曄,瑣瑣何足錄!安得太史公,妙語寫高躅。
道人棲碧山,雲居在空曲。
十年海潮音,利物緣已熟。
更尋妙高頂,超然具幽築。
古林插空青,寒筠抱巖綠。
時攜貝葉書,步入深林讀。
雲衣冷蕭條,靜對含煙玉。
客來境非喧,客去境自足。
宵眠獲禪虎,晝引銜花鹿。
庵中三昧語,藥我貪瞋毒。
何當脫雙鳧,藜杖追高躅。
往歲事耕稼,正以飯不足。
今年不服田,賸有代耕祿。
種瓜與爇蔬,未免課童僕。
四體不復勤,有愧前修躅。
江南陸郎瘦於竹,種竹城東玉河曲。
未論千尺勢能長,剛道兩竿軒也足。
恥隨桃李斗芳腴,只共松杉伴幽獨。
茅茨可奈霜雪冷,韋布不受風塵辱。
平生幽賞底須多,愛此清風不盈掬。
絕勝長安酒肉徒,醺花褷月空迷復。
近從畫竹得篆法,坐對涼陰刻寒玉。
終教筆硬可通神,且賞骨多能勝肉。
江左詩翁太瘦生,墨竹篆書皆絕俗。
莫言汝瘦不如渠,好為名家繼清躅。
群峰西南起還伏,湖上丹丘立於獨。
神仙寓跡山水間,不在幽深在清淑。
松潭水暖龍欲起,蕙帳人空鶴自宿。
飛雲曉馭紫瓊車,沆瀣宵涵白銀屋。
蓬萊之名不可思,俗客須當避爾躅。
一住翠峰頂,兩見溪草綠。
不知朝市間,幾番生榮辱。
蕭條巖上雲,冷淡水邊竹。
報誰歸去來,向此空踟躅。
聖道不可竄,探取隨已欲。
平生所受用,政可一言足。
子思著中庸,暗室戒慎獨。
危微恐懼心,此念施已熟。
學從西洛來,標傍相品目。
袖手看屋樑,表表知鴻鵠。
誰知胸中塵,往往盈斗斛。
及也而有知,寧不貽彼忸。
吳侯蚤作吏,未肯事邊幅。
得妙自聖處,了不關世俗。
頗知幽隱中,日月所照燭。
不敢欺秋毫,高情潔冰玉。
願言從君游,著鞭蹈前躅。
居士近依僧,青山結茅屋。疏鬆映嵐晚,春池含苔綠。
繁華冒陽嶺,新禽響幽谷。長嘯攀喬林,慕茲高世躅。
野水春山,風光極目。
千里萬里,太遲太速。
絕域澄澄兮非犀炬可照,希聲杳杳兮非鳳膠可續。
葉落花開知不知,人天景行為高躅。
舟行苦邅回,登岸曠心目。
天清浮雲卷,野秀新雨足。
澶漫眾流會,杳靄群山綠。
風暄花意亂,日暖鶯聲續。
卻憶同心人,無由踵前躅。
漢字躅的釋義
躅
足跡 [foot mark;rack]
躅,蹢躅也。從足,蜀聲。--《說文》。按,跡也。
三輔謂牛蹄處為躅。--《一切經音義》引《漢書敘傳音義》
企望塵躅。--《爾雅序》
塵游躅於蕙路。--南朝齊·孔稚珪《北山移文》
又如:躅路(行走的足跡)
躅
用於「躑躅」。徘徊不行 [pace up and down]
羸豕孚蹢躅。--《易·姤》
又如:躅躑(徘徊)
踐踏;踏踩 [trample]
師曠東躅其足。--《周書·太子晉》。註:「東躅,蹋也。」
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濕我足。--劉明《雞鳴一首贈宗文侄》
又如:躅躅(行走的樣子);躅足(猶跺腳);躅陸(頓
躅 zhu[躑躅]見躑。
────────────────—
躅zhuo 1.足跡;蹤跡。 2.喻人的行為﹑業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