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公詩、大雅久不聞,吾衰竟誰陳。自晉宋以來,隋唐而下,旁若無人。光焰文章萬丈,肯媚永王璘。卓有汾陽老,抱丈人貞。不是沈香亭上,謾題飛燕,蹴起靴塵。安得錦袍西下,明月墮江濱。青山塚、知幾番風雨,雷霆走精神。因過魯,攜一尊弔古,疑是前身。
誦經聽得入從門,壁上偷他四偈言。
畢竟單傳端的處,賣新供母是心源。
誦真經,期萬過。未滅無明心火。宜回首,探真空。融怡淡漠中。自古人,何處在。謾記聲名沽賣。拋塵累,養清閒。瓊漿自駐顏。
誦君盈軸三山詠,喚起前回二紀游。
老我無因重一到,時將佳句洗昏眸。
誦經千紙得為僧,麈尾持行不拂蠅。古塔月高聞咒水,
新壇日午見燒燈。一雙童子澆紅藥,百八真珠貫彩繩。
且說近來心裡事,仇讎相對似親朋。
誦詩縱不忤龍顏,榮貴無過是好官。
未必一僮隨瘦馬,千年傳作畫圖看。
誦泉詞筆坐中驚,天付斯文以道鳴。
獨步蟾宮丹桂選,濡毫紛閣紫微清。
絕弦慟哭人琴喪,埋玉淒涼柱石傾。
一見那知成永別,重來天路問騎鯨。
誦君詩一點頭,華摛春艷氣凌秋。
耳邊厭聽兩蛙部,眼底新誇五鳳樓。
花信風殘生酒興,竹枝歌罷動閨愁。
蘭亭已近浮觴節,先把歸期話置郵。
誦公十妙語,便覺舒華年。
意與境俱會,超凌心欲仙。
誦秦少游柳梢青樂府,依其調作俚曲以遣興。南方適口多品,此則記予之篇嗜而多用者,可行蓋亦知味,請同賦,資一笑雲窗對晴嵐。門臨流水,坐閱歸帆。為口勞心,雪猶燒*,霜便分柑。酒香梅下茅庵。就湖置、新魚滿籃。夢記當年,此皆身享,好個江南。首及許楨步韻四首並刪去另錄。
誦君贈遺詩,吃吃口不倦。
相從曾未款,取別寧我願。
竟乖卜鄰約,遂作搏沙散。
君如不我忘,我復何所恨。
誦史胸翻海,談兵氣拔山。
奔馳非得已,矍鑠未容閒。
瓜戍開年赴,梅關趁臘還。
同僚如問我,炊玉待春班。
誦詩得非子夏學,紬史正作丘明書。
天公戲人亦薄相,略遣幻醫生明珠。
賴君年來屏鮮腴,百千燈光同一如。
書成自寫蠅頭表,端就君王覓鏡湖。
誦詩心醉六義,讀易夢吞三爻。
毛鄭寸長我取,羲文千載神交。
漢字誦的釋義
誦
(形聲。從言,甬聲。本義:背誦、朗讀)
同本義 [recite;read aloud]
誦,諷也。--《說文》。徐鍇曰:「臨文為誦。」
興道諷誦言語。--《周禮·大司樂》。註:「背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
春誦夏弦。--《禮記·文王世子》
宴居有師工之誦。--《國語·楚語》
子路終身誦之。--《論語·子罕》
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真誠之勞矣。--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又如:熟讀成誦;過目成誦;背誦;誦經;記誦(默記和背誦);誦篤篤(嘰嘰咕咕,嘟嘟嚕嚕);誦詠(誦
誦song
⒈背讀,用抑揚高低的腔調念:背~。朗~。
⒉述說,陳述:~功。
⒊詩篇:作~。
⒋〈古〉通"訟"。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