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去不用鞭,咬牙過今年。
馬厭谷兮,士不厭糠籺;土被文繡兮,士無短褐。
彼其得志兮,不我虞;一朝失志兮,其何如。已焉哉,
嗟嗟乎鄙夫。
馬水雄關天畔開,貂儲暇日更登台。
高山似為遮胡設,折磴偏能勒騎回。
杯杓催時嚴黑雨,琵琶隔座攬輕雷。
須臾卷地寒風急,似送荊卿易水來。
馬革盛屍每恨遲,西山餓踣更何辭。
姓名不到中興歷,付與皇天后土知。
馬轉櫟林山鳥飛,商溪流水背殘暉。
行人幾在青雲路,底事風塵猶滿衣。
馬嵬路險失妃子,金谷樓高墮綠珠。
馬別主兮,涕泗沾臆。
士別主兮,喜見顏色。
于嗟馬兮,胡戀而駐。
于嗟士兮,胡棄而背。
馬嘶九陌年年苦,人語千門日日新。
唯有終南寂無事,寒光不入帝鄉塵。
馬前雙臂海東青,擒得哀鴻不忍聽。
我欲南歸無羽翼,問渠何事度龍庭。
馬蹄塵撲。春風得意笙歌逐。款門不問誰家竹。只揀紅裝,高處燒銀燭。碧雞坊裡花如屋。燕王宮下花成谷。不須悔唱關山曲。只為海棠,也合來西蜀。
馬前山色連天起,竹外溪聲動地來。
試過溪橋訪山寺,清風為我拂塵埃。
馬遷信史炳丹青,黃老攙先六籍名。
清淨元非人紀有,虛無幻出道家聲。
時揮麈尾談天統,冷笑蠅頭鬧世情。
待飲瓊漿擗麟脯,芙蓉為館玉為城。
馬行如疾輪,十里去尋春。
盎盎日光麗,鮮鮮雲色新。
樓台出花木,道路夾松筠。
欲買前村酒,陶然作醉人。
馬師問處沒蹤由,或示三冬話九秋。
認著即心心即佛,一絲頭是一絲頭。
馬足吾何限,山行稍自寬。
人家梅雨色,衣袖麥秋寒。
過瀑添新徑,歸雲改故巒。
斷腸沙雁起,一一向長安。
馬風忽爾風風遇。自然得、昭然著。協氣橫橫和氣煦。汞鉛交結,虎龍蟠祝玉馬駙。相曳雲霞步。根源寂寂靈源聚。元神顯,天神護。道可成兮丹可顧。青蓮池上客,來同赴。金馬駐。直入蓬萊路。
馬饑人困日西昏,無限歸鴉已著村。
記取東禪風雨夕,臥無床薦闔無門。
馬跡山前萬樹梅,千花萬花如雪開。
滿載揚州秋露白,玉簫吹過太湖來。
馬蹄踐霜雪,不畏道路寒。
遊子重衣裘,慈母懸心肝。
懸心幾千里,冉冉歲已殘。
大河今漸涸,遠目常不乾。
度雁朝夕聞,尺書寄亦難。
願同車輪復,勿比弦上丸。
馬斃廄人欲就刑,百年臨盡一言生。
賴逢賢相能匡救,仍免吾君播惡聲。
漢字馬的釋義
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像馬眼、馬鬃、馬尾之形。「馬」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家畜名)
單蹄食草大型哺乳動物 [horse]。史前即為人類所馴化,用作馱畜、挽畜和乘騎;它和其他現存的馬屬和馬科動物的區別是尾毛和鬃毛長,後腿飛節內下方有一塊胼胝,還有一些非固定特徵(如體型較大,蹄子較大,頸稍呈弓形,頭小,耳短)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馬說》
又如:馬伯樂(相馬的人);馬首(屬馬的人);馬牌子(官府養馬的伕役,他們身上都掛有腰牌作憑證);馬曹(官署名。專門管馬);馬圈(養馬的地方);馬祭(祭祀馬神);馬絆(繫馬用的繩子);馬褐(馬
馬(馬)mǎ
⒈家畜。耳小直立,面長,頸上緣有鬃,尾巴有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等。皮可制革。
⒉通"碼":籌~。
⒊同類中比較大的:~蜂(比蜜蜂大)。~勺(大勺)。
⒋[馬上]即時,立刻:~上辦。
⒌[馬虎]草率,敷衍,疏忽大意:這件事你做的太~虎。
⒍[馬力]功率單位。一馬力等於在一秒鐘內將75公斤重的物體,提高到1米所做的功。
⒎[馬達]用電或汽油發動的機器,特指電動機。
⒏[馬腳]漏洞,破綻:露出了~腳。
⒐[馬弁]舊時稱軍官的護衛兵。
⒑〔馬到成功〕戰馬一到就勝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