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蓮之美,心乎愛矣。
所愛與直,淵乎其似。
彼渦之壤,指李之區。
千乘萬騎,來朝密都。
躬陳芳薦,款接仙興。
飲酒受福,永耀鴻圖。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無度。
美無度,殊異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異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1]。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異乎公族。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
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彼蒼曾不與人期,勝事由來德所基,
閉戶一經真有子,傳家三世定逢時。
摛詞自得江山助,種學寧求燕雀知。
寄與諸郎飽黃卷,桂林還見長孫枝。
彼杕者柏,生於崇巒,
其葉丸丸。君子爰處,
爰處爰游。匪憂勿憂,
其樂休休。
彼黃四娘,詩於杜陵。
先南懷芝,果何等僧。
視其與游,尚或可喜。
於帖之存,以識驥尾。
彼狡之將死,若有以見。
既見既惡之,引袂蒙面。
謂人莫爾辨,而自辨之。
誰謂無鬼,孰俾之譴。
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遙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穗。行邁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黍離離,彼稷之實。行邁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彼土因何名極樂。蓮華九品無三惡。雖有頻伽並白鶴。非彰灼。如來變化宣流作。九品一生離五濁。自然身掛珠瓔珞。宛轉白毫生額角。長輝爍。百千業障都消卻。
彼鵲成巢,爾類攸匹。
之子有行,錦繡是飾。
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
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彼吳之宮兮江之那涯,復道盤兮當高且斜。
波搖疏兮霧濛箔,菡萏國兮鴛鴦家。鸞之簫兮蛟之瑟,
駢筠參差兮界絲密。宴曲房兮上初日,
月落星稀兮歌酣未畢。越山叢叢兮越溪疾,
美人雄劍兮相先後出。火姑蘇兮沼長洲,
此宮之麗人兮留乎不留。霜氛重兮孤榜曉,
遠樹扶蘇兮愁煙悄眇。欲摭愁煙兮問故基,
又恐愁煙兮推白鳥。
彼美石氏姝,相逢綠陰早。
借問此何時,清霜下百草。
舞裙冷猩紅,自作背時好。
誰家返魂香,招以華素顥。
水霞晚猶鮮,山日寒更杲。
燕逝蟬無聲,園林跡如掃。
飾明以驚昏,豈昧出處道。
飄零餘寸丹,耿耿歲華老。
彼民若不駭輿,乃翁可就安車。
擊鮮之力不足,啜菽之歡有餘。
彼鼠侵我廚,縱狸授粱肉。鼠雖為君卻,狸食自須足。
冀雪大國恥,翻是大國辱。膻腥逼綺羅,磚瓦雜珠玉。
登樓非騁望,目笑是心哭。何意天樂中,至今奏胡曲。
官軍收洛陽,家住洛陽裡。夫婿與兄弟,目前見傷死。
吞聲不許哭,還遣衣羅綺。上馬隨匈奴,數秋黃塵裡。
生為名家女,死作塞垣鬼。鄉國無還期,天津哭流水。
登樓望天衢,目極淚盈睫。強笑無笑容,須妝舊花靨。
昔年買奴僕,奴僕來碎葉。豈意未死間,自為匈奴妾。
一生忽至此,萬事痛苦業。得出塞垣飛,不如彼蜂蝶。
妾家清河邊,七葉承貂蟬。身為最小女,偏得渾家憐。
親戚不相識,幽閨十五年。有時最遠出,只到中門前。
前年狂胡來,懼死翻生全。今秋官軍至,豈意遭戈鋋。
匈奴為先鋒,長鼻黃發拳。彎弓獵生人,百步牛羊膻。
脫身落虎口,不及歸黃泉。苦哉難重陳,暗哭蒼蒼天。
可汗奉親詔,今月歸燕山。忽如亂刀劍,攪妾心腸間。
出戶望北荒,迢迢玉門關。生人為死別,有去無時還。
漢月割妾心,胡風凋妾顏。去去斷絕魂,叫天天不聞。
彼已苦其密,此猶患其疏。
歡呼試新綱,一舉雙白魚。
彼澤之陂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何。
潔清如許豈不好,紉蘭綴蘺何足多。
七十二鑽無遺策,不靈於己徒遭厄。
人生何用千歲為,願似巢蓮足清白。
彼有上人者,妙談心所降。
達空知不二,觀行本無雙。
久阻飄花席,因思響雪窗。
社中雖得遠,方外自非龐。
夢幻憑他劫,風塵厭此邦。
終期親道樹,何必憶重江。
漢字彼的釋義
彼
(形聲。從彳,皮聲。「彳」)。本義:流行、傳播,施加)
那,與「此」相對 [that]
彼,對此稱彼也。--《玉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魏風·碩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詩·魏風·伐檀》
此土延續石耳。--宋·沈括《夢溪筆談》
又如:彼此騰倒著做(彼此交換。罵西門慶與書僮有染,而書僮又與李瓶兒有染);彼蒼(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個事物 [the other;the another]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謀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們 [the other part]
彼與彼年相若也。--唐·韓愈《師說》
幸而殺彼,甚善
彼 bǐ
1那;那個:此一時~一時。
2對方;他:知己知~。
【彼岸】
1佛教認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煩惱苦難好比中流,超脫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2(江、河、湖、海的)那一邊;對岸。
3比喻所嚮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蘇聯列寧格勒市的舊稱。1914年以前叫聖彼得堡。參見【列寧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國沙皇。在位期間(1682-1725),曾秘密到西歐考察,回國後實行改革,加強中央集權,並積極對外擴張,佔領波羅的海出海口和裡海沿岸地區。因不斷徵兵和增加賦稅,導致國內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義。
【彼得與狼】交響童話。普羅科菲耶夫作於1936年。作品寫彼得在小鳥的幫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話故事。樂曲通俗,表現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