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錦花鋪地錦衣,碧茸上織紫花枝。
垂楊舞罷鶯停唱,不卷華絪待阿誰。
路遠仙城,自王郎去後,芳卿憔悴。錦段鏡空,重鋪步障新綺。凡花瘦不禁秋,幻膩玉、腴紅鮮麗。相攜。試新妝乍畢,交扶輕醉。長記斷橋外。驟玉驄過處,千嬌凝睇。昨夢頓醒,依約舊時眉翠。愁邊暮合碧雲,倩唱入、六聲裡。風起。舞斜陽、闌干十二。
棄置而今成禿翁,君恩量給太倉紅。
著鞭縱落諸公後,揮麈猶堪一世雄。
花月三千篇絕唱,海天九萬里剛風。
胸中本自無冰炭,況讀君詩益掃空。
子晉廟前山月明,人聞往往夜吹笙。
鸞吟鳳唱聽無拍,多似霓裳散序聲。
輔治皇朝已有年,一朝辭老意乾乾。
滿京朱紫鹹懷德,設席城門表大賢。
別酒斟來須罄盞,陽關迭唱促開船。
於今解職歸田里,指日丹書下九天。
嚶嚶春哢沸青郊,老鶴翛然獨在皋。
澹沲和風眠五柳,沖融暖日醉三桃。
盡輪樂事歸妍唱,肯把牢愁寄續騷。
想得舊遊時入夢,西堂春草未應薅。
採菱秋水旁,驚起雙鴛鴦。
獨自唱歌去,風吹荇帶長。
夢入華胥國土來,咍噎不省夜何其。
青燈明滅窺昏眩,絳幘慇勤警惰嬉。
窗外百禽更唱和,褌中群虱尚貪癡。
病翁未得全無事,不作新詩改舊詩。
靜對含章樹,閒思共有時。香隨荀令在,根異武昌移。
物性雖搖落,人心豈變衰。唱酬勝笛曲,來往韻朱絲。
往歲追歡地,寒窗夢不成。
笑談驚半夜,風雨暗長檠。
雞唱山椒曉,鐘鳴霜外聲。
只今那復見,彷彿似三生。
朝采陌上桑,暮采陌上桑。
一桑十日采,不見薄情郎。
正是吳頭桑葉綠,行人莫唱江南曲。
九鸞陪玉獸,八鳳薦金芝。
青童歌妙曲,玄女唱清詞。
雲如壞山欲塞海,樹似奇鬼將搏人。
急投民家雨隨至,燎衣不覺雞唱晨。
月夜湖歌歌正長,船來船去水茫茫。
上塘歌了下塘唱,更唱吳王與越王。
窗前翠影濕芭蕉。雨瀟瀟。思無聊。夢入故園,山水碧迢迢。依舊當年行樂地,香徑杳,綠苔饒。沉香火底坐吹蕭。憶妖嬈。想風標。同步芙蓉,花畔赤闌橋。漁唱一聲驚夢覺,無覓處,不堪招。
西風引袂涼雲起,鴛漿扶船浮淥水。
露沁花脂茜粉香,滿柄鋒芒刺蔥指。
紅綃半妥金釧明,堤上六郎闚唱聲。
湘中暮雨歡期失,各自東西空目成。
船蕩波心煙漠漠,歸路花從唱邊落。
綠艷紅妖江水深,水底靈均慶不覺。
幾家活計賣青山,石塊堆來錦繡斑。
薄暮回車人半醉,亂雅聲裡唱歌還。
缺齒胡僧戲劇多,打虛空鼓唱巴歌。
山河大地連聲笑,爭奈聾人耳柡巍?/p>
氣吐幽蘭出洞房,樂人先問調宮商。聲和細管珠才轉,
曲度沉煙雪更香。公子不隨腸萬結,離人須落淚千行。
巫山唱罷行雲過,猶自微塵舞畫梁。
紅臉初分翠黛愁,錦筵歌板拍清秋。一樓春雪和塵落,
午夜寒泉帶雨流。座上美人心盡死,尊前旅客淚難收。
莫辭更送劉郎酒,百斛明珠異日酬。
湖頭女兒二十多,春山兩點明秋波。
自從湖上送郎去,至今不唱江南歌。
漢字唱的釋義
唱〈動〉
(形聲。從口,昌聲。「唱」字經傳以「倡」為之。本義:領唱)
同本義 [precent]
唱,導也。--《說文》
取其唱予和女。--《左傳·昭公十六年》注
唱和有應。--《荀子·樂論》
晷漏肅唱。--《文選·左思·魏都賦》
又如:唱和(唱歌時此唱彼和)
倡導;發起。後作「倡」 [promote]
為天下唱,宜多應者。--《史記·陳涉世家》
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義、五權憲法,為諸先烈所不惜犧牲生命以爭之者。--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又如:唱義(倡導起義);唱謀(率先策劃);唱始(倡始;首倡)
歌唱,吟詠 [sing]。如:唱書(
唱 chang
1口中發出(樂音);依照樂律發出聲音:歌~、吟~。
2大聲念;高聲叫:~票、雞~三遍。
3姓。
【唱獨角戲】演只有一個角色的戲。比喻獨自做一般不是一個人做的工作。
【唱對台戲】原指舊時兩個戲班為了互相競爭,同時演出同樣的戲。比喻就某一件事或某一問題,有意發表與對方相反的意見或採取相反的做法。
【唱反調】比喻有意持相反意見。
【唱高調】比喻話說得漂亮但實際做不到;或者光說好話不做實事。含貶義。
【唱和】一個人做了詩或詞,別的人相應作答(大多按照原韻)。
【唱名】〈音〉唱譜中使用的名稱。種類很多,一般唱名用do、re、mi、fa、sol、la、si來表示。首調唱名法中si唱作ti。我國工尺譜記譜法中的唱名用上、尺、工、凡、六、五、乙。
【唱腔】戲曲名詞。指人聲演唱的部分,是戲曲音樂的組成部分。的對稱。
【唱支山歌給黨聽】歌名。踐耳曲,焦萍詞。1964年根據雷鋒日記譜寫而成。為三部曲式抒情歌曲,歌曲充分表達了雷鋒對舊社會的仇恨,對新社會、對黨的熾熱的愛。
────────────────—
唱chang
⒈吟詠,依照音律發聲:~歌。~戲。大合~。二重~。〈引〉高聲叫,大聲唸:~名。~票。
⒉歌曲:你來唱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