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冠清修更老成,詩來重慰故人情。
向曾屢共阿戎語,今乃新聞侯喜聲。
材大君當為杞梓,哭微吾僅比瓶罌。
平生吟社彫零盡,合許忘年友與盟。
顛倒夢魂中,無像成有像。
無山見夔魖,無水見罔象。
無火畢方橫,無木枸杞藏。
無澇商羊奔,無旱神馬降。
無病豎投盲,無過彭訴上。
雄虺首岑岑,奇鶬頭。
二客鶴翩翻,五女石骯髒。
墨精冉冉行,竹男喤向。
不動講堂鐘,冥然千百狀。
周公不可詢,覺來空惝恍。
持燭照人間,熟眠無耆壯。
怪事何足書,一尊乃清貺。¤
久客無人問所須,小窗翻得逐癡愚。
黃昏以後酒三盞。白日之間飯兩盂。
谷雨筍茶俱俊美,條風杞菊競甘腴。
先賢且謂可行樂,況是平生山澤。
豈可常貧料此翁,齋盂頓有玉瓏忪。
春山藥草能同飯,夜雨茅堂未缺供。
杞菊共傳寒綠賦,柴桑不隔紫霄峰。
冰瓷嚼出宮商羽,一洗人間芥蒂胸。
淒風禿樹吼斜陽,尚作悲聲配國殤。
千古無心誇節義,一身有死為綱常。
由來此日稱姜女,盡道當年哭杞梁。
長見秉彝公懿好,訛傳是處也何妨?
野雉自雙飛,離鸞半隻棲。
君非秋鬍子,妾是杞梁妻。
遲暮山林意頗同,一尊且共話年豐。
租傭不墮常時業,鉛槧兼收卒歲功。
秋水衣巾明野色,朔雲杞菊倚寒叢。
論兵策馬俱難用,只作江南白髮翁。
憶昔讀書融水陽,青山影裡開茅堂。
結交由來重意氣,使酒或可輕侯王。
誰言一旦風塵起,故里蕭條半荊杞。
立身自許致功名,報國誰能論生死。
爾時正值胡塵昏,手攜俘首懸轅門。
春風走馬綠楊道,落日臂鷹秋草原。
功成期將書幕府,當路忌才棄如土。
部曲營殘殺氣消,關山夢醒秋聲苦。
比來為儒逢太清,石田蕪沒荒春耕。
當時冠蓋半丘土,此日交情結弟兄。
交遊惟君年最高,每以連枝勖我曹。
天邊落日見孤雁,海上秋風吹二毛。
劍水無情入海流,憑將雙淚到炎州。
願為鄉曲牧童子,與子高歌同飯牛。
誰將空谷貯閒身,念子悠悠白髮新。
調募累年兵愈弱,征輸滿地國方貧。
可能高臥吟《梁父》,仍恐私憂累杞人。
若問近來朋友事,依然騎馬踏京塵。
聞有古學舍,竊懷淵明欣。
攝衣造兩塾,窺戶無一人。
邦風方杞夷,廟貌猶殷因。
先生饌已缺,弟子散莫臻。
忍饑坐談道,嗟我亦晚聞。
永言百世祀,未補平生勤。
今此復何國,豈與陳蔡鄰。
永愧虞仲翔,絃歌滄海濱。
東南有華屋,結構清江濆。
規模百年遠,庭宇無纖氛。
前林藝杞梓,後圃植蘭蓀。
嘉賓日還往,門戶生精魂。
雖慚北第壯,猶能植乾坤。
主人遺後意,豈欲徒飽溫。
相斯大此屋,傳世垂無垠。
人事一朝異,祖訓成仇冤。
奸柰竊其柄,良朋中路捐。
殖貸以自封,顧笑以為歡。
耳目就聾塞,誰其與忠言。
不念乃祖心,望爾椒聊蕃。
感激當世事,家國初無分。
宗子誤置相,匪人轉洪鈞。
癉善樹群慝,痏國開亂原。
權豪競叨{左右質},赤子愁吟呻。
我室既盡毀,大盜將起吞,
藐焉蟻虱臣,埋輪承誤恩。
睨冀不能擊,狐狸加霆震。
撫已方息恧,顧指為尤愆。
百壬妄見猜,欲取棋枰翻。
誰知孤臣心,但求王室安。
舉目百嫫中,莫若二字妍。
願識徑畈徑,更認存齊存。
歲晚定三友,短羽追孤騫。
風借吳松十幅蒲,春愁渺渺際煙蕪。
傍船沓有能言鴨,舉網今無巨口鱸。
欲訪龜蒙前杞菊。誰憐麋鹿舊姑蘇。
一尊重酹沙頭月,物色分流到我無。
年少支離奈命何,悲秋懷舊苦吟多。
龍泉有氣終難掩,荊玉無瑕豈憚磨。
會偶良工收杞梓,莫將閒夢掛煙蘿。
他年得路摶風去,肯念今朝煦沫麼。
聞說鋤耰手自持,力耕初不原天知。
卻防有客攜壺到,杞菊應添一兩畦。
君家雪窗小溪曲,溪綠窗寒當家足。
如何拋卻老師兄,別向天隨參杞菊。
杞經言暖不言寒,菊譜聞黃未聞綠。
君從何許得此奇,定是雪窗三十六。
金英浮蟻我無分,玉犬吠根人所逐。
只殘雨葉與風枝,給與詩人當田祿。
困將冷艷洗眵眼,饑把芳鮮楦雷腹。
招邀朋友最宜茶,犒設妻兒聊當肉。
和軒吃支人不爭,吐出新詩更清穆。
時時夢把密州卻,千步毬場宴賓屬。
吟魂正作蝴蝶飛,靜繞珍業嘬寒玉。
覺來拊幾一欣然,何必窮閻減華屋。
君時不可狀,似是秋蘭清。
急著無近色,靜嗅有餘馨。
饑來食杞菊,不願生鵝腥。
長安三市裡,杳杳一鴻冥。
自聽山東詔,甘泉息夜煙。
璽膺新玉帛,圖貢舊山川。
望切堯民日,憂形杞國天。
中原尤感泣,不獨老臣然。
連珠復合璧,歎息復何年。
顛連多疾苦,道術極乖偏。
嫠婦不恤緯,杞國常憂天。
九日侵尋蠟口徂,金鈿尚可泛屠蘇。
鑿冰池畔枝尤勁,栽竹林邊蕊不枯。
同味遲生新枸杞,齊名久謝舊茱萸。
土龍棄我登高侶,端肯趨時媚我無。
一雨動三日,溝塍皆怒流。
風涼欺酒力,喜色寄詩愁。
不待桑林禱,俄寬杞國憂。
豐登知有象,滿聽載塗謳。
漢字杞的釋義
杞〈名〉
(形聲。從木,己聲。本義:木名,枸杞)
同本義。茄科,落葉小灌木。漿果卵圓形,紅色。果實、根皮(地骨皮)可入藥 [Chinese wolfberry]
杞,枸杞也。--《說文》
南山有杞。--《詩·小雅·南山有台》
我有圃生之杞乎。--《左傳·昭公十二年》
千村萬落生荊杞。--唐·杜甫《兵車行》
又如:杞狗(謂枸杞所化之犬);杞楠(二木名。杞與楠,皆佳木)
古國名 [Qi state]。公元前11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公元前445年為楚所滅
杞qǐ
⒈周代諸侯國名,初在今河南省杞縣,後遷至今山東省安丘一帶:~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擔心天要垮塌下來。〈喻〉不必要的或無根據的憂慮)。
⒉[杞柳]落葉灌木,多生長在水邊。枝條柔韌,可編箱、籠、筐、籃等。
⒊[枸杞]見gǒu二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