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連明日去觀光,鶴發今年喜倍常。
船裡萬端須過慮,客中無事不周防。
三經訓詁勤繙閱,一紙平安數寄將。
反覆庭闈千萬意,早收名第獻高堂。
吾家太傅後,衿佩盛青青。
我忝殿諸老,汝能通一經。
學先嚴詁訓,書要講聲形。
夙夜常相勉,諸孫待典刑。
梵劫扶皇歷,高才會聖門。
五天真釋種,三國舊王孫。
譯詁生知慧。卿聯萬戶恩。
齋熏光漢邸,結集盛秦園。
交照無殊俗,多聞屬上根。
學徒紛霧委,經錄燦星繁。
妙義觀心德,華音置使翻。
祝場千偈出,空境一燈存。
列聖文垂象,旁行筆記源。
院碑鰲挼海聱惓殘?/p>
地倚區中勝,人緣物外尊。
十年參淨職,於此愧忘言。
說詩人去想雲車,千古青巖倚碧虛。
訓詁未容端拜議,一言聊復問關雎。
盤誥通凡民,風雅出賤隸。
後世諸老生,懷疑以沒世。
喧呶挾訓詁,洋溢滿天地。
多聞豈無取,大義恐憔悴。
譬彼醫之工,用藥不相比。
未足以愈病,或者反致崇。
我欲刊眾訛,引之於平易。
當世無聖人,誰其哀此志。
讀書以修身,末惟利這漁。
夏侯詫拾芥,桓榮陳其車。
初學瞇訓詁,利心已炎如。
為吏未識字,嗜賄不顧驅。
青青陵陂麥,歌聲何舒舒。
金椎勿造次,恐傷口中珠。
豈不事詩禮,所為乃凶渠。
用世率此輩,生靈夫何辜。
西京別火位非高,薄有遺聞瑣且勞。
只算初識鏡背字,敢陳法物詁球刀。
夢協幽蘭故可誇,來從君子更宜家。
疏恩自合開新邑,比備還應副六珈。
解使威儀同詁訓,聊隨輕薄事鉛華。
自從瑤瑟初扃後,檻外春風懶放花。
獸面鼎足奔回互,中有潤澤比雨露。
當年曾出富國疏,老子平生用心處。
帝謨商頌週六典,刻畫聲形勞解詁。
至今文字與風騷,一一相輝炫湘素。
如聞四海失枝梧,可憾諸公欠調護。
誰令天乎遽如許,可是石也能無預。
陳玄同歸蔣山路,亦使高人野僧覷。
若為持入定林中,應有明雲入天柱。
吾鄉風流蔡夫子,匣而藏之美無度。
君不見公鄉後進陸象山,作祠堂記餘千言,
直欲百世俟聖賢。惜哉不得銘此硯,
使失意心惘然。
漢字詁的釋義
詁
(會意。從言,從古,古亦聲。本義:用通行的話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 同本義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詁,訓故言也。--《說文》
後漢桓譚傳鄭興傳注皆引說文、訓古言也
詁者,古也。古今異言,通之使人知也。--《毛詩·周南·關睢》詁訓傳疏
詁,訓故言也。--《後漢書·桓譚傳》注
雄少而好學,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漢書·揚雄傳》
又如:詁解(用當代語言解釋古語);詁訓(解釋古書的文義。也用以指古言古義。同故訓)
詁
古言古義;詞語的意義 [archaism;old sayi
詁gǔ對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的解釋:釋~。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