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人宥天下,幽鑰動圜狴。六甲迎黃氣,三元降紫泥。
籠僮上西鼓,振迅廣陽雞。歌舞將金帛,汪洋被遠黎。
搣搣敗葉飛,黯黯寒雲低。
村墟與市裡,觸目一慘淒。
今日病體輕,駕言適城西。
丹柿滿野店,青簾出江堤。
獵騎載雉兔,樵簷懸鶉雞。
居人各自得,使我念故溪。
故溪不敢說,況復朝金閨。
傷哉嚙雪翁,歲晚猶牧羝。
下愚不自還,大惑終身迷。
君恩何由報,力耕愧黔黎。
見說思陵過五溪,熱雲蒸火瘴天低。
星聯南極窮朱鳥,山抱中流界碧雞。
苜蓿照盤官況冷,芭蕉夾道驛程迷。
巍巍堯德元無外,未必文風阻遠黎。
賦性無他好,開編喜欲迷。
鼕鼕傳夜漏,喔喔待晨雞。
油減玉蟲暗,灰深紅獸低。
悠然撫書歎,無術濟黔黎!
清酤洋洋,虔恭洋茲。
條鬯敷宣,神用歆之。
尊疊靜嘉,金奏諧熙。
於皇肆祀,休我群黎。
寂寞橫塘路,新篁覆水低。東風潮信滿,時雨稻粳齊。
寡婦共租稅,漁人逐鼓鼙。慚無卓魯術,解印謝黔黎。
潞河數百里,家家懸柳枝。
言自春至夏,雨澤全未施。
燥土既傷禾,短苗不掩陂。
轆轤干以破,井涸園菜萎。
舊米日增價,賣者尚猶夷。
貧者止壟頭,悵望安所之。
還視釜無煙,束腰相對饑。
欲貸東西鄰,鄰家先我悲。
且勿計終年,胡以延此時?
樹未盡蒙災,爭走餐其皮。
門外兼催租,官府嚴呼追。
大哭無可賣,指此抱中兒。
兒女況無多,賣盡將何為?
下民抑何辜,天怒乃相罹,
下民即有辜,天恕何至斯!
視天非夢夢,召之者為誰?
嗚乎!雨乎!
安得及今一滂沱,救此未死之遺黎!
我愛昭州觀,裁基壓大溪。
一樓雲駐隱,雙表鶴歸迷。
金剜先朝語,鸞驚舊史題。
皇恩新雨露,祈福為烝黎。
稻田高下欲分畦,積潦瀰茫隔寸堤。
天意未收連夜雨,農功良苦半身泥。
一丸莫救風濤決,千頃空憐稼穡低。
朝滿夕除應可信,望晴心緒憶昌黎。
八音克諧,降神也祗。
風馬雲車,陟降在茲。
錫我純嘏,我應受之。
一人有慶,燕及群黎。
未成花柳種成堤,早有先聲到浙西。
待得已書馴雉績,不妨隱訪舊鸞棲。
堂前風入琴三弄,江上春歸雨一犁。
莫道催科能樣急,也分一念到群黎。
括田馳檄遍封提,分得清官照錦衣。
百里春風生几案,千村甘雨自鋤犁。
江南地狹人民夥,燕北天遙日月低。
歸覲九重如雇問,尚歌雲漢勞遺黎。
洞中屐響省分攜,不是花迷客自迷。珠樹重行憐翡翠,
玉樓雙舞羨鶤雞。蘭回舊蕊緣屏綠,椒綴新香和壁泥。
唱盡陽關無限疊,半杯松葉凍頗黎。
霜氣晚淒淒,荒岡恐路迷。
孤雲桂嶺北,落日柳城西。
地暖蛇蟲出,林昏鳥雀棲。
蠻鄉經戰伐,問俗愧遺黎。
錢塘門外古昭慶,取便尋幽過野堤。
僧不參禪修淨業,佛無定相示全提。
法林自是忘憂所,精舍堪稱小隱棲。
而我民艱常滿目,豈能耽靜對闍黎。
春城連海亙虹霓,雉堞桓桓補甑泥。
總謂軍儲仰吳下,只憐邊釁起淮西。
千旗影逐流雲動,萬杵聲高落日低。
安得韓彭為上將,載光大業撫黔黎。
上元高會集群仙,心齊何事欲祈年。
丹誠儻徹玉帝座,且共吾人慶大田。
蓂生三五葉初齊,上元羽客出桃蹊。
不愛仙家登真訣,願蒙四海福黔黎。
高齋寂寂俯清池,瓦鼎香浮十二時。
天曉定回松下石,蘚痕青上布伽黎。
江南三月春事濃,人間處處熙東風。
山陰亭下羽觴舉,長安小邊簫鼓從。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鈍鐵鉞朽。
神州風景雖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祐宋當此時,乃眷疇作邦家基。
水晶宮裡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時功業在學術,治道邊防講明出。
遂將姬旦勤勞心,一洗吳人侈奢羽。
襄陽自昔天下雄,形勢今處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臨牧,輕裘緩帶惟從容。
雞鳴而起夜無寐,切切安危以身繫。
四維盤石罔遺慮,千里毫釐尚深計。
一民未飽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蒼顏皓鬢已若瘠,黃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國,根本其蕃賴封植。
農知奠枕士超距,豈但邊人戒生隙。
幾番河檄動漢關,折衝隨出精神間。
平淮既敵江漢盛,救邢況盡春秋難。
往時國未一興役,動以千金大農給。
自公邊用足幕府,不費中朝一毫力。
往時饋識高師,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規模宏大有如此,古猶其難況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聞文正腹有百萬兵,西賊聞之心膽驚。
胸中武庫今十倍,一塵宜弗轒轀侵。
忠定昔年鎮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況今終始一勤字,十年之間示嘗息。
噫嘻楚人申討無日休,越人生聚幾歲周。
規摹止俟機會至,社稷固賴封疆謀。
史毋比公僅羊杜,雅毋詠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須一裴度。
黃扉紫闥深帝思,袞衣赤舄行公歸。
原公壽躬壽王國,牛馬下走亦壽域之黔黎。
正月太陽食,六月陰萋萋。
利沔階成間,桑土為塗泥。
破山覆橋閣,灌城壞河堤。
蜀地五六震,積潦傷農畦。
梓州暑尤異,我興看朝隮。
出逢七十翁,履敝衣無綈。
前行為余言,老夫齒含齯。
閱事亦已多,近聞何乖睽。
去年大官括隱戶,父詈子詛妻悲啼。
大官深居那得聞,小吏鼻息干雲蜺。
今年得少休,經風苦淒淒。
番軍襲江淮,將士驚噬臍。
四方靡所寄,容身僅坤倪。
災異又如此,寧保梁益西。
太守聞此言,惕如履征鼙。
又見廣文詩,口呿心沈迷。
力能得為僅千里,滔滔四少皆余黎。
漢字黎的釋義
黎〈形〉
(形聲。從黍,利省聲。本義:黍膠。以黍米製成。古代用以粘履)
假借為「齊」。眾多,數目很多 [numerous]
民靡有黎,具禍以燼。--《詩·大雅·桑柔》
黎,眾也。--《爾雅》
黎民於變時雍。--《書·堯典》。傳:「眾也。」
以能保我子孫黎民。--《禮記·大學》。註:「眾也。」
覺悟黎烝。--《漢書·司馬相如傳》。註:「黎烝,眾庶也。」
黎民不饑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眾;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顏色黑中帶黃 [with a dark complexion;weather beaten]
土青曰黎。
黎li
⒈眾,多:~民(百姓)。
⒉[黎明]天剛濛濛亮的時候。
⒊[黎族]我國少數民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