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爾陽山曲,迢迢丘壑重。
青冥恣遐矚,麋鹿伴孤蹤。
高枕低雲嶠,疏林度遠鐘。
徑余重九菊,門倚兩三松。
避地霧中隱,鳴琴竹下逢。
夜長思共醉,老去願相從。
魏闕無今想,仙風自可宗。
因思沉湎者,役役爾何庸。
禹門西面逐飄蓬,忽喜仙都得入蹤。
賈氏許頻趨季虎,荀家因敢謁頭龍。
手扶日月重輪起,數是乾坤正氣鐘。
五色筆驅神出沒,八花磚接帝從容。
詩酬御制風騷古,論似人情鼎鼐濃。
豈有地能先鳳掖,別無山更勝鰲峰。
攀鴻日淺魂飛越,為鯉年深勢噞喁。
澤國雨荒三徑草,秦關雪折一枝筇。
吹成暖景猶葭律,引上纖蘿在岳松。
願向明朝薦幽滯,免教號泣觸登庸。
高人心虛萬物宗,家世常以仕易農。
買山本愛坡上竹,手種已偃巖前松。
瀑泉三伏凜冰雪,谷聲火裡酣笙鏞。
了知自是一丘壑,不與金精為附庸。
天道張張中,為箕學有宗。
六材皆妙物,三制盡良工。
招我見詩意,遺人觀禮容。
弨兮辭且美,帝繼示疇庸。
小草在砌,顏色常好。
豈無嚴霜,先彼長栲。
寄言青松,斧斤自從。
子不在山,真節安庸。
古來得道人,一往無留蹤。
胡為戀幽絕,努力抗祖龍。
冠簪宛如刻,蘚蔓不敢封。
形化影未滅,石堅誠可通。
靈仙去已遙,聊爾驚凡庸。
去年宣府建行宮,今歲榆林駐六龍。
聞道巡關張御史,曾回聖駕在居庸。
巴岳東峰下,舂陵別駕蹤。
陳編新德業,陋質古心胸。
雅得千秋契,那知並世逢。
樂哉開後覺,乞我一中庸。
高巖南下走群龍,兩小源頭合一峰。
問道是中人不識,先生信善擇中庸。
珥貂不愛愛憑熊,似喜閩山入眼濃。
燕寢香漬公事簡,園腰金重宦情慵。
頗聞昭代洵黃發,未許先期訪赤松。
十萬人家同祝頌,袞衣從此人登庸。
少年曾負請纓雄,轉眼青袍萬事空。
今日獨余霜鬢在,一肩輿坐度居庸。
炎精光復論元功,事業伊周信比蹤。
許國一心明貫日,存孤高節凜經冬。
甲區地勢羅千雉,奎畫天門跳六龍。
自古至誠參化育,濟時行道本中庸。
六朝黃發老三公,固位依違善取容。
真是鄉原為德賊,如何至德比中庸。
接屋連牆翠密中,炊香羹玉飽過從。
人將逋客為同社,地與斜川作附庸。
三年不廢策儒宗,清問圖回自九重。
不特賜書榮進士,聖君政本道中庸。
君不見畢毛召芮強周宗,亮天不朽言行功。
間平歆向漢人望,道宗孝恭唐治戎。
一時入相九才傑,白賀胸中五色茸。
聖朝舉親加束擢,封植教誘從元豐。
蕪皋卑飛華岳隼,鼓車暫屈翔麟驄。
召還喻蜀監王國,三雍入對文清雄。
昨者臨分勤造請,是時暑退火星中。
公瑾之交似醇酎,吉甫之頌如清風。
博山麝炷玉鎮席,翠璧雪乳金塗龍。
小人自分悠悠者,裨諶謀野淵明窮。
急觴高詠鼓英氣,颯然危冠發上衝。
端每高明必貴達,果信頑鄙根中庸。
漢字庸的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