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涼夏首。
幽居多卉木。
飛蜨弄晚花。
清池映疏竹。
為宴得快性。
安閒聊鼓腹。
將子厭囂塵。
就予開耳目。
平生林壑性,客宦久羈束。
得麾邛江隈,雖遠愜所欲。
雲水遠重城,青山長在目。
清晨發隴西,日暮飛狐谷。
秋月照層嶺,寒風掃高木。
霧露夜侵衣,關山曉催軸。
君去欲何之,參差間原陸。
一見終無緣,懷悲空滿目。
日出天氣清,山中悵幽獨。
登高一眺望,風物淒以肅。
流水映郊扉,炊煙散林屋。
秋原一何曠,薄陰翳叢竹。
時聞鳥雀喧,因念禾黍熟。
悠悠沮溺心,千載猶在目。
桃花夭紅竹淨綠,春風相間連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筆能逼真,繭素畫成才六幅。
萼繁葉密有向背,枝瘦節疏有直曲。
年深粉剝見墨縱,描寫工夫始驚俗。
從初李氏國破亡,圖書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竊貿擔頭由婢僕。
太學楊君固甚貧,直緣識別爭來鬻。
朝質綈袍暮質琴,不憂明日鐺無粥。
裝成如得驪頷珠,誰能更問龍牙軸。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長在目。
山寒花尚遲,雪霽江已綠。
懷新感遊子,哢節喧眾族。
且同尊俎樂,倖免章綬束。
更擬登前峰,青郊可遊目。
過雨春波浮鴨綠。草閣三間,人住清溪曲。舊種小桃多似竹。亂紅遮斷松邊屋。有客抱琴穿翠麓。隔水呼舟,應是憐幽獨。歷歷武陵如在目。
若非蹈今塗,昨日險亦足。
果然備層峻,蛇鬼猶躑躅。
兩崖窮登頓,相對不去矚。
稍焉歷其巔,許身已平陸。
俯仰前後視,乃知多岸谷。
足跡信延袤,目境自蹙縮。
鴻飛已青冥,背翩猶遭觸。
深薄警營魄,幽幻豁心目。
我行半天下,夢不到南谷。
健讀諸老詩,劃見真面目。
閩山固多奇,會意一峰足。
豈徒快登臨,政欲伴幽獨。
丈人隱禪關,窗戶閉秋綠。
簷間絕壁起,秀色走可掬。
丹黃與白紅。楓櫟間花木。
微雲一過之,繡抽初脫軸。
是翁貧不憂,朝飯罄儲粟。
隻雞呼近社,笑傲杯中玉,
酒酣自起舞,身外置榮辱。
君家大兒手,千嶂入縑幅。
何妨寫顛崖,老樹傍高屋。
他年明光歸,展玩長在目。
漢關之茅茅之英,豐城之劍劍之精。
雙茅雙劍龍變化,一陰一陽數生成。
我家稚竹老龍殼,中而歧之相掎角。
玉爪虯為夭矯枝,金鱗蛻作斕斑籜。
豈無他處生乾宮,震象為竹乾為龍。
震吾知是乾之變,竹誰謂非龍所鍾。
瀟瀟聲韻蒼蒼色,余褒二主殘精魄。
不受冰摧直養剛,無容塵入虛生白。
夷齊坐看萬物流,不負知音王子猷。
半夜葛陂雷雨作,二疏欲去終難留。
君不見震為龍又,竹又為龍幾翻覆。
學人笑問玉版師,孰是本來真面目。
美人遺我昆溪竹,未寫雌雄雙鳳曲。
愛惜長竿系釣緡,釣得江西雙比目。
春山青,春水綠。
草葺葺,花簇簇。
若能喪盡目前機,便見廬山真面目。
將軍將秦師,西南奠遐服。故壘清江上,蒼煙晦喬木。
登臨直蕭辰,周覽壯前躅。塹平陳葉滿,墉高秋蔓綠。
廢井抽寒菜,毀台生魯谷。耕人得古器,宿雨多遺鏃。
楚塞郁重疊,蠻溪紛詰曲。留此數仞基,幾人傷遠目。
手按吹毛豈易為,兩堂要活死貓兒。
趙州上樹安身法,多少傍人眼搭{嗤口換目}。
德厚重闈,沖瞻焠穆。
何以我之,惟慈惟福。
宣鏤精鏐,冊鐫華玉。
物盛禮崇,丕昭群目。
溪山佳友朋,不厭尋逐數。
當其或違離,夢想然疑作。
邂逅償執袂,倒腸百體躍。
返復探數歷,昭朗披新濯。
積歲狎青溪,風月對殘酌。
猥羈江海役,繩綆系兩腳。
晨霽春采動,發興指東郭。
片舸縈波瀾,柳芽煙漠漠。
鐵柵木欄干,鶯燕相照灼。
戛舷飛笑語,天物偕宿諾。
裊裊一線魂,絪縕結芳壑。
迤東麗樓台,婦家所卜築。
維船攀欹岸,群稚奔跑犢。
遮以迎笑兒,牽引入深竹。
茲區信曠奧,巒岫有邊幅。
終期茅一把,老死作鄰曲。
誰敢謂必然,蛟虯長眩目。
逝水向東流,前後浪相續。
尼父達機兆,川上歎不足。
人生天地間,百年誠短促。
菁華草頭露,光景風中燭。
兩鬢成枯蓬,蕭蕭不再綠。
那知今日歡,不是明朝哭。
所仰唯聖賢,亦復歸鬼錄。
而況頑冥者,厥身沈利慾。
隨流不知返,終世常僕僕。
大化一朝盡,腐滅同草木。
豈若黃綺徒,居然在空谷。
於焉自逍遙,其人美如玉。
吾生千載余,猶知慕遐躅。
寤寐斯不忘,耿耿在心目。
朔雪沒寒蕪,嚴威等群木。
東君惜江梅,先與借微燠。
造物逞新奇,亭亭付幽獨。
天然水雪姿,不許鉛華瀆。
疏影浸澄波,斜枝度修竹。
奇標含春容,清致漫山腹。
夜月耿扶疏,寒風來馥郁。
素艷等瓊瑤,真香笑蘭菊。
昨宵風雨顛,遺英滿平陸。
憑誰望蒼天,榮枯何太速。
凌晨眠霜林,余芳猶五六。
不厭終日看,尚可供詩目。
松竹不著花,密葉徒和帚。
江梅不藏葉,寒花綴枯朽。
獨有龍焙茶,花葉秀而耦。
冰霜著群木,凍死十八九。
惟此百草靈,名可綴三友。
春雷迸雀舌,夜雨滴龍口。
皆萌哺啜心,誰假栽培手。
惟有蔡端明,識之在蒿蔌。
移根入北苑,金碧煥星斗。
誇作龍鳳團,封成獻元後。
問花何以報,牙舌甘鼎臼。
他時子復生,為公滌繁垢。
西風捲荷衣,披披不成幅。
清霜拆蕙囊,冽冽已成蓿。
如何獨東籬,黃華笑寒菊。
物之有盛衰,循環若推轂。
世事良亦然,亦豈物所欲。
金鈿鎔落日,零露灑寒玉。
人皆惜芳菲,誰復念幽獨。
惟有陶淵明,慇勤費培沃。
簪花從帽落,捻酒醉商陸。
從此擅秋芳,芙桂非同錄。
問花何以報,剪首薦醽醁。
他時更粉軀,為公采明目。
漢字目的釋義
目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像眼睛形,外邊輪廓象眼眶,裡面象瞳孔。小篆處理為線條。先秦時期多用「目」,兩漢以後,用眼逐漸多起來。「目」具有書面語色彩。本義:眼睛)
同本義 [eye]
目,人眼,象形。--《說文》
目者,氣之清明者也。--《禮記·郊特牲。》
目者,心之符也。--《韓詩外傳》
夫妻反目。--《易·小畜卦》
睅其目,皤其腹。--《左傳·宣公二年》
滿目蕭然。--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瞋目大怒。--晉·干寶《搜神記》
目似瞑。--《聊齋誌異·狼三則》
目不忍睹。--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又如:目
目mu
⒈眼睛:~不暇接。有~共睹。
⒉看:眾~睽睽。眾~昭彰。
⒊孔,網眼:網~。綱舉~張。
⒋名稱,標題:~錄。書~。題~。
⒌條文,大項中再分的小項:條~。大綱細~。
⒍[目光]眼光,眼睛的神采:~光如炬(炬:火把)。
⒎[目前][目下]眼前,現在,說話的時候。
⒏[目擊]親眼看到的。
⒐[目標]
1射擊、攻擊或尋找的對象:對準~標。
2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標準:奮鬥的~標。
⒑[目的]想要達到的境地或想要與要求得到的結果:有計劃,有~的。不達~的,誓不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