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賢志於道,朝聞而夕死。
回視名宦場,唾去如泥滓。
高風既寂寥,士俗皆靡靡。
倒行日雲暮,漏盡不知止。
遂令搢紳談,進退為難事。
二疏及淵明,千載幾人爾。
公生富貴中,習熟在紈綺。
胡為總角時,嗜好異群子。
愛視自天性,弗忍離步跬。
治官即理家,所至功可紀。
夫何不待年,棄紱休田里。
定應早聞道,追跡前賢軌。
杯深別墅春,舟漾清江水。
園棋或賦詩,此樂真無比。
優遊二十秋,所得益多矣。
臨終更琅琅,視身如脫屣。
洪範五福兼,於公未為美。
志銘乃實錄,便可當青史。
曲,郯雲台為之心醉,口占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珠簾,載酒東風裡。四面青山青似洗。白雲不斷山中起。過眼韶華渾有幾。玉手佳人,笑把琵琶理。枉殺雲台標外史。
昔聞蒼鷹獄吏,今見白兔御史。
應侯刻薄人,須賈得無死。
飛將殺霸陵,狼狠不足齒。
如何畫眉郎,五日殺掾史。
蔚林妖血掃已除,桂林剜肉補未蘇。
玉清玄帝右是顧,金華散仙南其驅。
下車首問民所苦,踴躍近前爭告語。
醋緡苛斂重傷農,蟺醝鈔抑敷良困賈。
小斷於獨大叫閽,一呼痛拔百蠹根。
連營坐臥老將校,萬里耕桑長兒孫。
足醉於濕殊未醒,奏函頻以中州請。
十行灑渥下九天,兩踵騰輝輕五嶺。
五更黃道煙霏霏,追隨列宿朝紫微。
三寸舌沃萬乘渴,一丸藥起四海痿。
君臣道合有餘美,乞以屬之門弟子。
區區撫字得閒功,一一編摩為野史。
與玄雖非童九齡,向來亦既許攀鱗。
從容撰屨飽言論,我知公直社稷臣。
此心炯炯貫白日,何止不欺尋丈室。
霜台白簡凜乘驄,史館誅奸森直筆。
紫巖先生子張子,百世一人嗟已死。
室中八十四驪珠,千載流芳同信史。
若人作何狀,立節乃殊偉。
人言此蜀珍,位卑名未起。
坐分秋浦月,攝此千里寄。
沙頭風色惡,寒城凜弘峙。
吾聞開關迎,棄遁亦復恥。
茲惟城郭臣,大義吾知已。
間道走帛書,灑血別玉季。
細君絕可人,雙飛同一死。
南八彼男兒,此婦乃如此。
骨朽香不廢,吾詩當清史。
何處逢神仙,傳此棋上旨。
靜持生殺權,密照安危理。
接勝如雲舒,禦敵如山止。
突圍秦師震,諸侯皆披靡。
入險漢鈄危,奇兵翻背水。
勢應不可隳,關河常表裡。
南軒春日長,國手相得喜。
泰山不礙目,疾雷不經耳。
一子貴千金,一路重千里。
精思入於神。變化胡能擬。
成敗系之人,吾當著棋史。
志節雖落落,不能無謗毀。
壯年自雄豪,末路遽顛委。
眾口方叢嘈,即欲置之死。
公嘗為大臣,沈冤不辯理。
恭惟仁宗聖,散地而後已。
新治甬上居。閒逸安暮齒。
恭惟今天子,繼照明鑒是。
問公何處在,勉哉為予起。
使者臨其門,將駕不容俟。
滔滔汴流急,行舟姑少止。
長堤榆柳深,夜涼襟帶褫。
語終求其要,茲事殊可喜。
朝廷英俊林,豈無人器使。
謂公先帝臣,擢任刷前恥。
惟公體上意,畢力荷恩紀。
富貴安足論,清心寂如水。
古人老益壯,忠義在所指。
況復活千載遇,功名邁良史。
楚望何蒼然,曾瀾七百里。孤城寄遠目,一寫無窮已。
蕩漾浮天蓋,四環宣地理。積漲在三秋,混成非一水。
冬游見清淺,春望多洲沚。雲錦遠沙明,風煙青草靡。
火星忽南見,月硤方東迤。雪波西山來,隱若長城起。
獨專朝宗路,駛悍不可止。支川讓其威,蓄縮至南委。
熊武走蠻落,瀟湘來奧鄙。炎蒸動泉源,積潦搜山趾。
歸往無旦夕,包含通遠邇。行當白露時,眇視秋光裡。
曙色未昭晰,露華遙斐舋。浩爾神骨清,如觀混元始。
北風忽震盪,驚浪迷津涘。怒激鼓鏗訇,蹙成山巋硊。
鶤鵬疑變化,罔象何恢詭。噓吸寫樓台,騰驤露鬐尾。
景移群動息,波靜繁音弭。明月出中央,青天絕纖滓。
素光淡無際,綠靜平如砥。空影渡鵷鴻,秋聲思蘆葦。
鮫人弄機杼,貝闕駢紅紫。珠蛤吐玲瓏,文鰩翔旖旎。
水鄉吳蜀限,地勢東南庳。翼軫粲垂精,衡巫屹環峙。
名雄七澤藪,國辨三苗氏。唐羿斷修蛇,荊王憚青兕。
秦狩跡猶在,虞巡路從此。軒後奏宮商,騷人詠蘭芷。
茅嶺潛相應,橘洲傍可指。郭璞驗幽經,羅含著前紀。
觀津戚里族,按道侯家子。聯袂登高樓,臨軒笑相視。
假守亦高臥,墨曹正垂耳。契闊話涼溫,壺觴慰遷徙。
地偏山水秀,客重杯盤侈。紅袖花欲然,銀燈晝相似。
興酣更抵掌,樂極同啟齒。筆鋒不能休,藻思一何綺。
伊余負微尚,夙昔慚知己。出入金馬門,交結青雲士。
襲芳踐蘭室,學古游槐市。策慕宋前軍,文師漢中壘。
陋容昧俯仰,孤志無依倚。衛足不如葵,漏川空歎蟻。
幸逢萬物泰,獨處窮途否。鍛翮重疊傷,兢魂再三褫。
蘧瑗亦屢化,左丘猶有恥。桃源訪仙宮,薜服祠山鬼。
故人南台舊,一別如弦矢。今朝會荊巒,鬥酒相宴喜。
為余出新什,笑捤嬪溜健j嗜艄畚逕度徽樗拿饋?/p>
委曲風濤事,分明窮達旨。洪韻發華鐘,淒音激清徵。
羊濬要共和,江淹多雜擬。徒欲仰高山,焉能追逸軌。
湘洲路四達,巴陵城百雉。何必顏光祿,留詩張內史。
阿坰手持都堂胯,百千硨磲未論價。
渴心知我生塵埃,故遣一甌官茗來。
上方井水絕世無,中{左右霝}欲簾定庸奴。
徑當澆汝三尺喙,要著胸中萬卷書。
外家典刑有諸老,封胡羯末端復好。
皎如珊瑚在琳房,況乃薰以正焙香。
阿坰性獨愛文字,望見俗物輒走避。
雖然此事已可久,莫負從來鐵御史。
宮中六更初罷鼓,藍田璽玉沈崖浦。
廬陵忠肝一斗血,去作燕然山下土。
桐江水落秋日頹,有客歌上嚴光台。
石根敲斷鐵如意,萬里北魂招不來。
西風又涸灤河水,故老寥寥知者幾。
珍重睢陽季葉孫,箋簡能裨兩朝史。
伏龍山橫洲渚地,人如白蘋自生死。
洪崖成道二千年,唯有徐君播青史。
君不見開元名相張九齡,歲寒松柏森蒼鱗。
胡塵澒洞言始末驗,世間回首思忠臣。
堂堂魏公忠貫日,志欲平戎獎王室。
歸來無地展經綸,餘事文章揮健筆。
玉節朱轓兩君子,不以交情變生死。
共將新句紀遺編,留與山林續詩史。
曲如山下籐,脆若溪上葦。
春風一張王,秋霜死則已。
胡為南澗中,辛勤種柏子。
上枝撓雲霓,下根絞石齒。
伐之為梁棟,歲月良晚矣。
白首閱時人,君看柱下史。
少時獨步詞場,引弦百發無虛矢。歲晚卻蒙崑體力,世業工修鞋底。曾裂白麻,曾塗墨敕,謫墮俄徵起。鼎湖龍去,老臣何以堪此。回首當日遭逢,譬如春夢,誤入華胥裡。推枕黃粱猶未熟,封拜幾王侯矣。似甕中蛇,似蕉中鹿,又似槐中蟻。先人書在,尚堪追補遺史。
秋月圓如鏡,--王步兵
秋風利似刀。--蕭中郎
秋雲輕比絮,--梁璟
秋草細如毛。--諸葛長史
漢郡接胡庭,幽並對烽壘。旌旗按部曲,文武惟卿士。
薛公善籌畫,李相威邊鄙。中冀分兩河,長城各萬里。
藉馬黃花塞,蒐兵白狼水。勝敵在安人,為君汗青史。
城頭千峰青繞屋,城下灘流三百曲。
誰雲逼仄復逼仄,尚有高軒肯來辱。
紅梅花下兩芳春,春風惠和如主人。
搶攘塵土簿書裡,見此繅籍天球溫。
厚祿故人車結轍,掉頭獨泛清溪月。
不從世外得超然,世間誰肯如公決。
生平我亦一沙鷗,葦白蘆黃今正秋。
送公使我歸思動,破煙沖雨憶扁舟。
明年想見東山起,我亦煎茶石橋水。
道逢蓑笠把漁竿,即是馬曹狂掾史。
水落塘枯魚臥陸,小兒抱取不濡足。
昂藏赤*亦垂頭,背負玄鱗三十六。
家人滌砧不辭勞,雲有素書金錯刀。
嗟予贖放豈徼福,忍把汝命供吾饕。
如今已脫張鬍子,好上龍門飲湖水。
不然崛起載飛仙,切莫顛狂稱長史。
漢字史的釋義
史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簡策的容器,下面是手。合起來表示掌管文書記錄。本義:史官)
古官名。職別各異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記事者也。--《說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閃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屬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書者亦稱史。凡府史,皆其官長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內史友。--《書·酒誥》。鄭註:「大史內史。」
用史巫紛若。--《易·巽》
辭多則史。--《禮記·聘禮記》
史載筆。--《禮記·曲禮》
史狐書賊。--《谷梁傳·宣公二年》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禮記·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會以往發展的進程:歷~。又指記載歷史的書或研究歷史的學科:~記。生物~。社會發展~。~冊。文學~。
⒉〈古〉負責記錄史事的官: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