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工夫最巧,輿梁底事尤精。玉虹飲水映波明。彼此往來利濟。真個作家手段,從今名播寰瀛。人從鰲背獲安行。鎮作城南景致。
愚嘗聞之師,六官欠經制。
戶禮與刑兵,上法天時四。
丞曹象陰陽,右左各分治。
斯言擴前聞,大小豈殊致。
曉色澄秋林,霞明映山翠。
貪奇事夙興,爽氣醒殘醉。
空霜日夜繁,坐見木葉瘁。
天高宿霧收,白雲出平地。
初日照重巖,寒流響虛隧。
景物清心魂,泠然起遐致。
擾援從俗為,日與所學戾。
茫茫坐三復,心面自相愧。
守道惡從人,取俗患高世。
誰令二者異,不得一吾致。
我愛西巖氣勢,連山帶土豐肥。青松綠柳嫩依依。更有名花異卉。春水涓涓聲細,秋陽燁燁光輝。此中不用上天梯。便是仙家景致。
清香不復聞,雪英驚滿地。
尚餘青青葉,濃陰猶可庇。
我欲營茅屋,示此惜花意。
茲謀未易言,俗士寡清致。
青山四時好,春至尤盛麗。
潤澤散沖融,華滋出枯悴。
雲根鱗甲動,風柯羽旄曳。
群芳間點染,一碧互經緯。
組繡列障陳,繢畫崇屏倚。
嵬昂如帝尊,黼黻儼衣被。
我老得餘暇,時來領勝事。
穿雲度舟楫,披霧縱屐履。
涓泉幽響生,鳴鳥繁聲脆。
天然成妙奏,人籟惡可擬。
息游返靖廬,紛華以靜對。
獨坐勘古書,冥觀參物理。
光景猶駒馳,色象亦蟬蛻。
至人善觀山,夫豈悅浮靡。
懿此靜秀姿,萬古挹清致。
身何止不獲,其背誰得窺。
心何存不測,其鄉孰能知。
身主尚無跡,屋廬更何即。
變動元不居,問君欲奚適。
放之彌太虛,宇宙總我廬。
收之付野草,山茨斂吾居。
宇宙非窮大,山茨豈雲細。
身心非以形,隨寓靡有異。
此道淡不厭,淡中味何窮。
萬物孰能動,真樂此室中。
或疑天下儒,久游蓬萊島。
豈伊素草茅,但以蓋茅好。
達者捨此誰,若將終身茨。
仁宅本同歸,問捨非自私。
宇宙浩如許,藏用如謹獨。
山固屹不移,茨敝當再覆。
覆可久自娛,庭草聽自如。
茅茨或不翦,古聖興不殊。
樂山見仁人,如茨看榮貴。
此屋雖似卑,誰識最高致。
白雲如高人,擇友尚傲世。
朱門客三千,一點不可致。
人皆犯紅塵,君獨嗜空翠。
紅塵終有得,空翠了無味。
自眾人以觀,君亦少良計。
細問紅塵人,軒冕蔓倒敝。
方寸萬斛埃,灰土常處袂。
翻思對青山,一洗穢濁氣。
始知空翠佳,千古余爽思。
何子亦何人,對此日隱幾。
明涵軒窗淨,影入林牖媚。
眼界括窮碧,白鳥決歸眥。
青山如高人,可挹不可致。
蒲桃不禁冬,屈盤似無氣。
春來乘盛陽,覆架青綾被。
龍髯亂無數,馬乳垂至地。
初如早梅酸,晚作醲酪味。
誰能釀為酒,為爾架前醉。
滿斗不與人,涼州幾時致。
新閣何隆隆,經營自茲歲。
其前山送青,其下竹交翠。
景物日夕佳,登臨春秋異。
治中公事暇,領客共留憩。
四座歡相酬,壽主珍重意。
向來蓬瀛上,視此毋乃愧。
主稱客意好,是事幸且置。
拄頰飽看山,朝來殊爽致。
酴醾有數種,同名而異字。
花開欲折難,銛鉤如棘刺。
白者干獨長,紅者香更膩。
種之小徑旁,所恨罥衣袂。
插竹加編縛,步障差可類。
石家金谷園,恐乏此佳致。
一春風雨多,連日幸開霽。
清尊酹芳菲,嘉約起予意。
邁邁溪南國,樂只群英萃。
徘徊曲逕迂,老脛尚堪企。
竹修君子容,花向少年媚。
俯挹百草香,尚友萬山翠。
往事動深感,高譚出中秘。
暮色排空來,一笑散襟袂。
不有短長吟,寂寞此風致。
蹇驢沖雪岸烏紗,夜醉西湖賣酒家。
十六吳姬吹鳳管,捲簾燒燭看梅花。
姜南《蓉塘詩話》極稱此詩,以為蘊藉風流,有唐人之致
。
春暖秋涼人半醉,安車塵尾閒從事。
雖無大德及生靈,且與太平裝景致。
西山排送來,週遭自環翠。
俗眼少見之,一覽忘世味。
平生三徑心,盍早賦歸計。
縱落塵土居,不與章木敵。
公餘事幽尋,清風拂衣袂。
最喜軒中人,所挹多爽氣。
蓬蒿天地寬,萬境發詩思。
白雲未能閒,時出過窗幾。
簷雨聽夜語,池草生春媚。
山靈若相知,好風為裂眥。
餘光雖力挽,回次那得致。
因君知非問,詮較天下事。
第一莫若禪,第二無如醉。
禪能泯人我,醉可忘榮悴。
與君次第言,為我少留意。
儒教重禮法,道家養神氣。
重禮足滋彰,養神多避忌。
不如學禪定,中有甚深味。
曠廓了如空,澄凝勝於睡。
屏除默默念,銷盡悠悠思。
春無傷春心,秋無感秋淚。
坐成真諦樂,如受空王賜。
既得脫塵勞,兼應離慚愧。
除禪其次醉,此說非無謂。
一酌機即忘,三杯性鹹遂。
逐臣去室婦,降虜敗軍帥。
思苦膏火煎,憂深扃鎖秘。
須憑百杯沃,莫惜千金費。
便似罩中魚,脫飛生兩翅。
勸君雖老大,逢酒莫迴避。
不然即學禪,兩途同一致。
浮雲從何來,本是山川氣。
寸陰不終朝,一雨浩無際。
江河會交流,草木奮妍麗。
但知潤澤功,不識真宰意。
天風吹玄陰,白日照厚地。
理亂自有常,千載可坐致。¤
去年今日關山路,疏雨斷魂天氣。據鞍驚見,梅花的皪,籬邊水際。一枝折得,雪妍冰麗,風梳雨洗。正水村山館,倚闌愁寄,有多少、春情意。好是孤芳莫比。自不分、歌梁舞地。砌香砌影,高禪文友,清談相對。琴韻初調,瀹甌催渝,爐薰欲試。向此時,一段風流,付與晉人標緻。
漢字致的釋義
致
同本義 [deliver;extend;send]
致,送詣也。--《說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傳》
遠莫致之。--《詩·衛風·竹竿》
卿致館。--《詩·衛風·聘禮》
殷人既葬而致事。--《儀禮·曾子問》
遠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廣必生致之。」--《史記·李將軍列傳》
致敬亭於幕府。--清·黃宗羲《柳敬亭傳》
致電上海。--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致聘(送交定親禮品)
招引;招致 [incur;result in;cause]
致天下之士。--漢·賈誼《過秦論》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徠。)--《史
致(緻)zhi
⒈給,送達:~函。~電。〈引〉傳達,表達:~意。~敬。~謝。
⒉招引,引來:~病。~富。~利除弊。
⒊到,達到:學以~用。
⒋極,盡力,專註:~高。~力。專心~志。
⒌意態,情趣:興~。情~。景~。雅~。
⒍精密,細密:~密。精~。細~。
⒎大概:大~。
⒏一樣,無分岐:一~。
⒐[致命]可使喪失生命:他受了~命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