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者:嚴羽
日近觚稜, 秋漸滿、蓬萊雙闕。 正錢塘江上, 潮頭如雪。 把酒送君天上去, 瓊玉琚玉珮軝鴻列。 丈夫兒、富貴等浮雲, 看名節。 天下事, 吾能說; 今老矣, 空凝絕。 對西風慷慨, 唾壺歌缺。 不灑世間兒女淚, 難堪親友中年別。 問相思、他日鏡中看, 蕭蕭發。
詩作者:陳子昂
銀燭吐青煙, 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 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 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 此會在何年。
詩作者:孟浩然
荊吳相接水為鄉, 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征帆何處泊, 天涯一望斷人腸。
詩作者:李商隱
寒氣先侵玉女扉, 清光旋透省郎闈。 梅花大庾嶺頭髮, 柳絮章台街裡飛。 欲舞定隨曹植馬, 有情應濕謝莊衣。 龍山萬里無多遠, 留待行人二月歸。 旋撲珠簾過粉牆, 輕於柳絮重於霜。 已隨江令誇瓊樹, 又入盧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爭桂魄, 忍寒應欲試梅妝。 關河凍合東西路, 腸斷斑騅送陸郎。
詩作者:納蘭性德
簾外五更風, 消受曉寒時節。 剛剩秋衾一半, 擁透簾殘月。 爭教清淚不成冰? 好處便輕別。 擬把傷離情緒, 待曉寒重說。
詩作者:柳永
月華收, 雲淡霜天曙。 西征客、此時情苦。 翠娥執手送臨歧, 軋軋開朱戶。 千嬌面、盈盈佇立, 無言有淚, 斷腸爭忍回顧。 一葉蘭舟, 便恁急槳凌波去。 貪行色、豈知離緒, 萬般方寸, 但飲恨, 脈脈同誰語。 更回道、重城不見, 寒江天外, 隱隱兩三煙樹。
詩作者:石孝友
征鴻過盡秋容謝。 卷離恨、還東下。 剪剪霜風落平野。 溪山掩映, 水煙搖曳, 幾簇漁樵捨。 芙蓉城裡人如畫。 春伴春遊夜轉夜。 別後知他如何也。 心隨雲亂, 眼隨天斷, 淚逐長江瀉。
詩作者:蘇軾
湖山信是東南美, 一望彌千里。 使君能得幾回來? 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裡燈初上, 水調誰家唱? 夜闌風靜欲歸時, 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詩作者:王惲
紛紛末術例從諛, 邂逅淇南論有餘。 賈傳自憐多感慨, 東門何意泥孤虛。 雨連賓館留三宿, 天遣幽懷為一抒。 覺我胸中聞未有, 九峰新說歷家書。
詩作者:周邦彥
月皎驚烏棲不定。 更漏將殘, 車歷轆牽金井。 喚起兩眸清炯炯。 淚花落枕紅棉冷。 執手霜風吹鬢影。 去意徊徨, 別語愁難聽。 樓上闌干橫斗柄。 露寒人遠難相應。
詩作者:賀鑄
東風柳陌長, 閉月花房小。 應念畫眉人, 拂鏡啼新曉。 傷心南浦波, 回首青門道。 記得綠羅裙, 處處惟芳草。
詩作者:杜甫
兔絲附蓬麻, 引蔓故不長。 嫁女與征夫, 不如棄路旁。 結髮為妻子, 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別, 無乃太匆忙。 君行雖不遠, 守邊赴河陽。 妾身未分明, 何以拜姑嫜。 父母養我時, 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歸, 雞狗亦得將。 君今往死地, 沈痛迫中腸。 誓欲隨君去, 形勢反蒼黃。 勿為新婚念, 努力事戎行。 婦人在軍中, 兵氣恐不揚。 自嗟貧家女, 久致羅襦裳。 羅襦不復施, 對君洗紅妝。 仰視百鳥飛, 大小必雙翔。 人事多錯迕, 與君永相望。
詩作者:韓元吉
觥船相對百分空, 京口追隨似夢中。 落紙雲煙君似舊, 盈巾霜雪我成翁。 春來茗葉還爭白, 臘盡梅梢盡放紅。 領略溪山須妙語, 小迂旌節上凌風。
詩作者:辛棄疾
淳熙丁酉, 自江陵移帥隆興, 到官之三月被召, 司馬監、趙卿、王漕餞別。 司馬賦《水調歌頭》, 席間次韻。 時王公明樞密薨, 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歎, 故前章及之。 我飲不須勸, 正怕酒樽空。 別離亦復何恨? 此別恨匆匆。 頭上貂蟬貴客, 苑外麒麟高塚, 人世竟誰雄? 一笑出門去, 千里落花風。 孫劉輩, 能使我, 不為公。 余發種種如是, 此事付渠儂。 但覺平生湖海, 除了醉吟風月, 此外百無功。 毫髮皆帝力, 更乞鑒湖東。
詩作者:趙汝愚
民感桑林雨, 雲施李靖龍。 精誠天地動, 意願鬼神從。 村喜禾花實, 峰看嶺岫重。 白旗輝烈日, 遙映一杯濃。
詩作者:辛棄疾
莫避春陰上馬遲。 春來未有不陰時。 人情展轉閒中看, 客路崎嶇倦後知。 梅似雪, 柳如絲。 試聽別語慰相思。 短篷炊飲鱸魚熟, 除卻松江枉費詩。
詩作者:王惲
當年紫禁煙花, 相逢恨不知音早。 秋風倦客, 一杯情話, 為君傾倒。 回首燕山, 月明庭樹, 兩枝烏繞。 正情馳魏闕, 空書怪事, 心膽墮, 傷殷浩。 禍福無端倚伏, 問古今、幾人明瞭。 滄浪漁父, 歸來驚笑, 靈均枯槁。 邂逅淇南, 歲寒獨在, 故人襟抱。 恨黃塵障尺, 西山遠目, 送斜陽鳥。
詩作者:李白
張翰江東去, 正值秋風時。 天清一雁遠, 海闊孤帆遲。 白日行欲暮, 滄波杳難期。 吳洲如見月, 千里幸相思。
詩作者:韋莊
紅樓別夜堪惆悵, 香燈半卷流蘇帳。 殘月出門時, 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 弦上黃鶯語。 勸我早還家, 綠窗人似花。
詩作者:李白
綠水接柴門, 有如桃花源。 忘憂或假草, 滿院羅叢萱。 暝色湖上來, 微雨飛南軒。 故人宿茅宇, 夕鳥棲楊園。 還惜詩酒別, 深為江海言。 明朝廣陵道, 獨憶此傾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