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萬里
金山未到時,羨渠奄有萬里之長江。
金山既到子,長江不見只見千步廊。
老夫平生不奈事,點檢風光難可意。
老僧覺我見睫眉,引入妙高台上嬉。
不知老僧有妙手,卷舒江山在懷袖。
掛上西窗方丈間,長江浮在爐煙端。
長江南邊千萬山,一時飛入兩眼寒。
最愛簷前絕奇處,江心巉然景純墓。
僧言道許乃浪傅,龍宮特書珠貝編。
初雲謝靈運愛山如愛命,掇取天台鴈蕩怪石頭,
疊作假山立中流。又雲王逸少草聖入神妙,
天賜琉璃筆格玉硯屏,仍將大江作陶泓。
老夫聞二說,沉吟未能決。
長年抵死催上船,徘徊欲去空茫然。
作者:薛嵎
神功開地秘,怪石盡為峰。
佛界虛空造,龍居十二重。
睛瞳隨境役,蟾兔及秋逢。
卻憶謝靈運,嶺頭迷去蹤。
作者:孟郊
追悲謝靈運,不得殊常封。縱然孔與顏,亦莫及此松。
此松天格高,聳異千萬重。抓拏巨靈手,擘裂少室峰。
擘裂風雨獰,抓拏指爪傭。道入難抱心,學生易墮蹤。
時時數點仙,裊裊一線龍。霏微嵐浪際,遊戲顥興濃。
品松徒高高,雌鳴詎嗈嗈。賞異尚可貴,賞潛誰能容。
名華非典實,翦棄徒纖茸。刻削大雅文,所以不敢慵。
作者:趙希逢
早欲投閒林下坐,苦無度牒與袈裟。
在家償若謝靈運,薄酒須知也勝茶。
作者:江總
小序禎明元年太歲丁未四月十九日癸亥。
入攝山展慧布法師。
憶謝靈運集還故山入石壁中尋曇隆道人有詩一首十一韻。
今此拙作。
仍學康樂之體。
霢霂時雨霽。
清和孟夏肇。
棲宿綠野中。
登頓丹霞杪。
敬仰高人德。
抗志塵物表。
三空豁已悟。
萬有一何校
始從情所寄。
冥期諒不少。
荷衣步林泉。
麥氣涼昏曉。
乘風面泠泠。
候月臨皎皎。
煙崖憩古石。
雲路排征鳥。
披徑憐森沉。
攀條惜杳裊。
平生忘是非。
朽謝豈矜矯。
五淨自此涉。
六塵庶無擾。
作者:劉敏中
絕。下為通達人由其中,東垂蔽古籐,晦密尤峻。繡江遠來觸異隅刮足而北,余流復西,達於坤維,周覽上下,巋台宛然,因取淵明語,命之曰賦詩之台。南偏少東尤高敞,東向為小亭,軒戶始開,而長白湖山諸峰林壑,奔躍來見,明姿晦態,與鄉江相表裡。復取謝靈運語,命之曰含暉之亭。亭之築,實至元辛前重陽一日也。戲作樂府水龍吟一首,書盡壁,以認其始,且以為老子醉後浩歌之資雲乾坤遺方台,賦詩名字從吾起。十分高處,更宜著個,含暉亭子。無數青山,一時為我,飛來窗裡。渺浮天玉雪,江流忽轉,風雨在、寒籐底。嘗試登臨其上,把閒愁、古今都洗。長空淡淡,無言目送,飛鴻千里。看取明年,四圍松菊,一番桃李。放籃輿杖屨,醒來醉往,自今朝始。
作者:蘇軾
清晨振衣起,起步方池側。
徘徊俯丹楹,到影見攲仄。
不識陶靖節,定非風塵格。
遙懷謝靈運,本自林泉客。
予生忽世事,不以形為役。
顧彼冕弁人,冕弁非予適。
作者:歐陽修
晴霞煦東浦,驚鳥動煙林。
曙河兼斗役,沓嶂隱雲深。
寒雞隔樹起,曲塢留風吟。
征夫倦行役,秋興感登臨。
衡皋積塗迥,江蘺香露沉。
行矣歲華晚,歸歟勞歎音。
作者:徐鈞
眼空朝市愛山林,放浪登臨寄笑吟。
畢竟趨榮成異代,恥秦空抱魯連心。
作者:孫因
謝隱士當少微兮,精神見乎天文。
嚴子陵應客星兮,光芒動夫至尊。
居剡下以高潔兮,戴安道之父子。
游嵩岳以偕隱兮,孔述壑之弟昆。
卻米餉而不受兮,朱百年之夫婦。
受肥遁以就閒兮,阮萬齡之祖孫。
閉蓬戶以觀書兮,淳之棲於窮岫。
輕白璧而不盼兮,景齊隱於日門。
扣藥船而引聲兮,歌競傳於仲御。
漁鏡湖以賦詩兮,島尚號於千干。
黃公列乎四皓兮,成定儲之羽翼。
嵇康儕於七賢兮,著養生之至言。
王子猷詠招隱兮,愛山陰之竹種。
謝靈運賦山居兮,采地黃為溪蓀。
著貂裘坐岩石兮,弘之志不在釣。
袘豹席與棕橋兮,志知豈羨回軒。
彼皆不事王侯兮,以高尚而辟世。
亦地氣之所鍾兮,多秀水與名山。
客曰士各有志兮,斯固古之逸民。
夫何欲潔其身兮,弗念君臣之大倫。
作者:釋正覺
我初浮舟濟九江,幽尋蘭若山蒼龍。
王摩詰畫倚欄檻,謝靈運詩開綺窗。
艾禪高談肖琢玉,法身雅論非枯樁。
夢迴便是圓通路,月冷上方鍾一撞。
作者:白居易
餘杭形勝四方無,州傍青山縣枕湖。
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
夢兒亭古傳名謝,教妓樓新道姓蘇。
[州西靈隱山上有夢謝亭,即是杜明浦夢謝靈運之所,
因名客兒也。蘇小小本錢塘妓人也。]
獨有使君年太老,風光不稱白髭鬚。
作者:白居易
吾聞達士道,窮通順冥數。
通乃朝廷來,窮即江湖去。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
壯志郁不用,須有所洩處。
洩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
大必籠天海,細不遺草樹。
豈唯玩景物,亦欲攄心素。
往往即事中,未能忘興諭。
因知康樂作,不獨在章句。
作者:王洋
天目之水停山椒,匯為雙溪霅與苕。
先生苕上結鄰好,遠得徑山中洞霄。
浮圖道人支若永,赤城黃冠陸修靜。
前山後山松柏幃,七盤九盤龍虎鼎。
山前籃舁過者誰,不是長鬚謝靈運。
此游已恨失春期,更待清和閒書景。
作者:張祜
可惜東林寺,空門失所依。翻經謝靈運,畫壁陸探微。
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希慇勤話僧輩,未敢保儒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