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頻的簡介及代表作
暫無
唐朝 詩人 李頻的簡介 補充[1]
李頻(818—876),字德新,唐壽昌長林西山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847),壽昌縣令穆君游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為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生平】
[政績]
大中八年(854),頻中進士,調校書郎,任南陵縣主簿,又升任武功縣令。
在任武功令時,當地強暴橫行,他針對時弊,查明地方惡霸實情,陳報上司,予以嚴懲。適遇荒年,遂開倉賑濟,並進而教育百姓開發水利,引水灌田,使糧食豐收,人民安居樂業。善政傳聞唐室,懿宗給予嘉許,後升侍御史,調都官員外郎。乾符年間上表自薦,請任建州刺史。當時正值黃巢起義軍從浙江衢州開山700里過建州,又因唐王朝宦官擅權,藩鎮割據,盜賊四起,縣政不治,建州局勢相當混亂。李頻到任後,首先宣佈政教條例,嚴肅官規,懲辦盜賊,禮與法相提並行,使建州社會得以安定,民生安寧。
李頻初到建州時,曾有《任建詩》:「入境當春務,農蠶事正殷。逢溪難飲馬,度嶺更勞人。想取蒸黎泰,無過賦斂均。不知成政後,是誰得為鄰」。足見李頻非常重視農業生產和同情民間疾苦。李頻死後,建州父老將他卜葬在「縣之永樂洲」。又念及李頻生前甚愛梨山風景,便在梨山建廟,用廟前大梨木刻成李頻象,立在廟殿中,以供拜念。宋人有詩「建安梨岳老梨木,刻作唐朝建州牧」。廟今已荒廢。
李頻整頓吏治,安定社會,發官倉賑濟災民,雇鄉民疏通六門堰,按故道引水灌田。唐懿宗獎以緋衣、銀魚,調京任侍御史,後升任都官員外郎。不久,任建州(今福建建甌)刺史。頻以禮法治下,深受百姓愛戴。乾符三年(876),頻病死任內,建州百姓舉城致哀,建梨岳廟以祀之。壽昌父老相與扶柩,歸葬於永樂(今李家),並建都官祠以示紀念。
天復年間(901~904),李頻的兒子將父母棺柩運回家鄉埋葬,途中遇戰亂,無法運行,只好葬在昭武光澤的大烏洲。於是李頻之後裔也就定居在光澤,今人稱之為:「梨山李氏」。
[詩作]
李頻一生詩作甚多,大多散佚。宋嘉熙三年(1239),金華人王野任建州太守,於京城書肆中得李詩195篇,輯為《梨岳詩集》,並為之序。《全唐詩》載李詩208首。歷代評李詩「清新警拔」、「清逸精深」。
李頻著作有《梨岳集》一卷,附錄一卷。清代建安人鄭修樓曾有詩贊曰:「千載嫡仙攜手笑,李家天上兩詩人」。把李頻和李白並舉。《湘口送友人》是李頻的代表作之一,受到歷代詩家的好評。
李頻的故鄉壽昌河南建有都官祠,故居石門塘有梨山古廟。1988年李頻誕辰1170年之際,由縣歷史學會發起,有關部門集資在靈棲洞風景區建「梨岳亭」,立李頻紀念碑,讓前來靈棲洞遊覽的遊人都能瞭解李頻的事跡。
問唐朝 詩人 李頻的詩詞作品 有哪些?
答唐朝 詩人 李頻的詩詞作品 包括:
《苑中題友人林亭》《送狄明府赴九江》《送新安少府》《送崔侍御書記赴山北座主尚書招辟》《送友人游太原》《夏日過友人檀溪別業》《和范秘書襄陽舊遊(一作和范酇先輩話襄陽舊》《關東逢薛能》《長安感懷》《賀同年翰林從叔舍人知制誥》。
問李頻是哪個朝代的人?
答李頻 是 唐朝 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