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金人捧露盤》
【詩原文】
控滄江。排青嶂,燕台涼。駐采仗、樂未渠央。巖花磴蔓,妒千門、珠翠倚新妝。舞閒歌悄,恨風流、不管餘香。繁華夢,驚俄頃,佳麗地,指滄茫。寄一笑、何與興亡。量船載酒,賴使君、相對兩胡床。緩調清管,更為儂、三弄斜陽。
《凌歊/金人捧露盤》
【詩註釋】
【註釋】:
此為登臨懷古之作,約寫於徽宗崇寧四年(1105)至大觀二年(1108)作者任太平州通判時。
上片前三句寫登凌歊台而看到的山川形勢。長江流至當塗以後,因兩岸山勢陡峭,夾峙大江,江面變得比較狹窄,形成天門、牛渚兩處極為險要的處所,為自古以來的江防重地。故而《姑熟志序》在寫到太平州的風俗形勝時說:「左天門,右牛渚,當塗、採石之險,實甲於東南。」此處用一「控」字,寫出峭壁臨江,形同鎖鑰;用一「排」字,寫出江水排開青山,衝突而下。可謂惜墨如金,言簡意賅,山川形勝,盡收眼底。「燕台涼」句轉入史實,說凌歊台。
以下數句寫凌歊台當時之盛及轉瞬之衰。燕台消夏,彩仗駐山,隨行的妃嬪宮娥(千門珠翠指宮中婦女),個個盛妝靚飾,千嬌百媚,以至使得山花失色,自愧不如。這裡,用一個「妒」字,把本沒有感情的「巖花磴蔓」寫得像人那樣產生了「妒」意,寫足了宋孝武帝的窮奢極侈,寫足了凌歊台當年的盛況。然而,曾幾何時,那個「樂未渠央」的喧鬧場面,已經風流雲散,只給這裡留下了破敗荒涼的蕭條景象。詞人以「舞閒歌悄」一句把昔日極盛一筆揭過,又寫出「恨風流不管餘香」這無限感慨的結句來。此處「餘香」,是詞人由眼前的巖花磴蔓而產生豐富聯想的結果。這些「妒」過「千門珠翠倚新妝」的「巖花磴蔓」,是歷史的見證。它們在凌歊極盛的當年,也曾被脂水香風所浸潤,幾百年來,花開花落,今天似乎還殘存著餘香。然而一代風流,杳如黃鶴,眼前卻依然是花紅欲燃,蔓翠欲滴,這怎是那些醉生夢死之徒所能料到的呢?詞人用一個「恨」字,表示了對統治者奢侈淫逸的譴責,也表達了內心複雜的情感,為下片抒懷作引導。
下片前四句承上作出總結。花團錦簇般的繁華歲月,轉眼之間就如夢雲消散;千古如斯的秀麗江山,依然籠罩在一派煙水迷茫的暮靄之間。詞人在一「驚」、一「指」之中,表達了自己的無限感慨。
「寄一笑」句是領會此詞深意的關鍵所在。作者此時,官不過佐貳,人已入暮年。昔日請長纓、系天驕的雄心壯志,已經消磨殆盡,所以只好把千古興亡,寄之一笑。這「笑」,如同東坡《念奴嬌》「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中之「笑」,都是痛感壯志未酬,烈士暮年的自嘲、自笑。詞人雖然口稱「何與」,但他畢竟在這一句之前之後,都清清楚楚地告訴讀者,他不僅已經「與」,而且「與」得相當執著。因此,這「一笑」中寄寓著詞人英雄末路的淒涼和苦澀。
「量船」至歇拍,故作曠達之語,但字裡行間仍然充滿著濃郁的感傷情調,與前句一脈相承。詞人量船載酒,隨波泛舟,徜徉在蒼芒的山水之間,所幸還有知心好友與自己相對胡床,差可相慰。在一派淒迷的夕陽殘照裡,詞人請他「緩調清管」,為自己吹奏笛曲三弄,藉以宣洩胸中的鬱鬱不平之氣。這裡,詞人化用了一個古典。據《晉書·桓伊傳》載:「王徽之赴召京師,泊舟青溪側。(伊)素不與徽之相識。伊于岸上過。船中客稱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謂伊曰:『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伊是時已貴顯,素聞徽之名,便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桓伊曾與謝玄等在淝水大破苻堅,穩定了東晉的政局。很明顯,作者在詞中是以桓伊稱許友人的。
作者此處化用古典,依然是抒發自己不得志於時、不能見賞於執政者的鬱鬱之情。
綜上,此詞上片由寫景引入懷古,下片情中置景,情景交融,懷古傷今,全詞把登臨懷古與寫景抒懷和諧地融合在一起,表現了詞人對於世事滄桑的深沉感慨和對於人生易逝的遺恨,反映了深刻的思想內容。
問宋朝 詩 《凌歊/金人捧露盤》 作者是誰?
答宋朝 詩 凌歊/金人捧露盤 作者是 賀鑄。
問緩調清管的下一句?
答緩調清管,更為儂、三弄斜陽
問賀鑄 的 凌歊/金人捧露盤 是什麼時候的詩詞?
答賀鑄 的 《凌歊/金人捧露盤》 是 宋朝 的詩。
問詩句 緩調清管,更為儂、三弄斜陽 出自哪裡?
答緩調清管,更為儂、三弄斜陽 出自 宋朝 的詩 《凌歊/金人捧露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