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焦山》
【詩原文】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長江萬里東注,曉吹捲驚濤。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遠岫忽明晦,好景畫難描。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回頭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水調歌頭 焦山》
【詩註釋】
【註釋】:
此詞為嘉熙二、三年間(1238—1239)吳潛任鎮江知府時所作。鎮江風景壯麗,地處吳頭楚尾、南北要衝,自古即兵家爭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會聚之區。這裡的古跡和流傳的佳話很多,形成了特殊的歷史文化氛圍,文人到此,無不受到強烈感發,「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遂有很多篇什傳世。吳潛在此詞作就有十數首,這是其中之一。
「鐵甕古形勢,相對立金焦。」「鐵甕」,指鎮江古城,是三國孫權所建,十分堅固,當時號稱鐵甕城。「金焦」,金山、焦山,二山均屹立大江中(金山現已淤連南岸),西東相對,十分雄偉。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題詩道:「崒然天立鎮中流,雄跨東南二百州。」「鐵甕」、「金焦」為鎮江古來形勢最突出之處,寫得概括、有力。「長江萬里東注,曉吹捲驚濤。」江流東注,風捲濤驚,又加強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天際孤雲來去,水際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連水,水連天,「孤雲」、「孤帆」更襯出了江天的浩渺,而「來去」、「上下」又見出了詞人在遊目騁懷,頻頻俯仰,可以想見其神思的飛越。此句不禁讓人想起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想是從李白詩句變化而來。「遠岫忽明晦」,「忽」寫出了朝光明滅給人剎那間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興奮,真是「好景畫難描」埃
下片寫景從形勢寫起,江,天,遠山,由近而遠,層次分明。覽景時,人們往往可以超越時空的局限。如果說上片是「視通萬里」,那麼下片就是「思接千載」了。
「混隋陳,分宋魏,戰孫曹。」此由近到遠寫鎮江的攻守征戰。隋滅陳時,隋大將賀若弼最先在這裡突破陳的江防,繼克金陵。南朝宋曾憑借長江天塹在這裡抗擊北魏軍隊,「緣江六七百里,舳艫相接」,從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孫權曾以京口(吳時稱京城,東晉南朝稱京口城)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門戶,對抗曹魏。這九個字極省淨地表現出鎮江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這裡曾經發生過多少場面壯烈的戰爭?鎮江,她在南北對峙的歷朝歷代戰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擊蒙古的江淮重鎮,而自己就任職在這塊「古來征戰地」0回頭千載陳跡,癡絕倚亭皋。」
作者從歷史的遐想中清醒過來,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萬千了。作者對歷史無限追憶,「天下英雄誰敵手」,能在這裡一展宏圖,多好!可是,面對現實,官小權輕,難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時寫的另一首《水調歌頭》所言:「郗兵強,韓艦整,說徐州。但憐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諸公磊塊,且倩一杯澆酹,休要問更籌1這就是他此時的心情。於是他不得不開解自己。「惟有汀邊鷗鷺,不管人間興廢,一抹度青霄。」鷗鷺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地飛翔,越飛越遠,越飛越高,將作者的心也帶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這是他的想像、他的願望:我怎樣也能像鷗鷺一樣飛上天空、離開紛繁複雜的塵世呢!切不可從此句認為作者有避世之哀。這只是他失意時的慰解之詞,他怎能輕易拋棄自己的壯志呢?
這首詞由寫景、懷古、抒情三者組成,層層生發,一氣呵成,顯得十分自然。作者用明淨、圓熟的語言,創造了一個高遠、清新的意境,表現了豪邁、開朗的胸襟。讀起來爽口愜心,發人意興。因此,可以說吳潛是晚宋一個重要的詞人。
問宋朝 詩 《水調歌頭 焦山》 作者是誰?
答宋朝 詩 水調歌頭 焦山 作者是 吳潛。
問安得身飛去的下一句?
答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問吳潛 的 水調歌頭 焦山 是什麼時候的詩詞?
答吳潛 的 《水調歌頭 焦山》 是 宋朝 的詩。
問詩句 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出自哪裡?
答安得身飛去,舉手謝塵囂 出自 宋朝 的詩 《水調歌頭 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