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夢良
何處鸞笙鳳管清,覺來身世在蓬瀛。
龜蒙島嶧爭趨勢,恆霍嵩華共仰兄。
封禪幸無書獻納,洞天尚有路通名。
自慚遊興非司馬,不扣天門空此生。
作者:祖無擇
日日塵中眼不開,暫登蒼翠喜游陪。
莫辭辛苦經難險,大有人生不到來。
作者:陳夢良
一躋尼父更誰登,扶日捫參紫翠層。
四海兒孫向羅立,萬方稚子走香燈。
獨將渾噩留天地,幾為滄桑紀廢興。
長嘯一聲空八表,恍疑鵬背坐來曾。
作者:王古
修徑轉巖阿,危亭臨木杪。
清明江練直,紫翠山屏繞。
林蠻獻廳秀,圖畫極天巧。
松杉韻輕風,笙簫奏雲表。
心知游魚樂,目送飛鴻杳。
浮生黃粱夢,幻事何時了。
惟應觀勝妙,坐可清紛擾。
豈須登泰山,閒看諸峰校
作者:王蒙
飛仙挾我游天門,足躡萬壑雲雷奔。
凌虛直上數千尺,適見混沌兮乾坤。
巨鰲左折蓬萊股,鯨波東注榑桑根。
地高俯瞰滄海日,天近仰叩清都閽。
古帝何年辟下土,九點青煙散寰宇。
翠菸孔蓋此登封,盛德神功照今古。
人間瞬息三萬年,七十二君何茫然。
秦皇漢武踵遺躅,鏤玉坎瘞山之巔。
金宮翠陛苦不樂,遣使碧海求神仙。
羲和龍轡不稍貸,豈料海水成桑田。
試向封巾一回首,六合坱莽空雲煙。
千秋誰識當時事,五松大夫知此意。
巖前長揖大夫松,數子胡乃干秦封。
高標直下魯連節,避世不及商山翁。
雪髯雪干如屈鐵,濤聲瑟瑟吟悲風。
松本無心偶然耳,人情好惡多彌縫。
欲傾箕穎一瓢水,為汝淨洗羞慚容。
為君解嘲君勿怒,萬事轉首成虛空。
帝子絳節朝丹穹,神靈婀娜群仙從。
噓呵紫焰開芙蓉,光景上屬超鴻濛。
玉女夜降騎青龍,鸞匏鳳笙聲噰噰。
霓裳舞袖飄長虹,瓊音間作鳴絲桐。
《白雲》清謠曲未終,泠風命駕歸崆峒。
千峰萬峰浸明月,恍惚身在瑤池宮。
明朝稽首下山去,翠嶂突兀青霞中。
作者:王洙
襄陽南出大路奔,小山曰峴名特尊。
山形卑墮不峻極,屹若巨首臨江濆。
大山半空不成霍,絕水闕左非其亹。
砠巔贔屭戴危石,箕踞曼衍羅芳蓀。
漢流長騖濱其足,東望瀰迆皆平原。
槎頭下瞰罟罶集,蔡洲近眺田園蕃。
何物茲山匪秀出,得使今古聞聽喧。
自昔羊公好登覽,山名直為賢者存。
鹿門望楚鎮區境,鳳林冠蓋延山樊。
丹巖翠壁互幽勝,日月虧蔽煙嵐屯。
公胡遺彼而樂此,談者未始聊診論。
吾謂聖達意超豁,高覽便欲周乾坤。
孔登泰山小天下,阮升廣武歎豎昏。
會稽探穴禹書出,之罘望海雲濤翻。
此中風景亦虛遠,極目見盡江山源。
東吳未定勞機策,置酒嘯詠紓憂煩。
數顧潤甫恤躬後,誓將百歲游清魂。
對公盛德與山永,正唯湛輩如公言。
今茲去公僅千載,凜然英氣猶軒軒。
我來追古一長息,舊跡廢毀成悲吞。
民豪占山童其木,嘉植不得容本根。
利取薪蘇積稛絭,粥之陶瓬供燒燔。
羊公無廟忽不祀,但縱淫鬼歆牲蘩。
中庭有碑即墮淚,至今觀者懷仁恩。
於民何誅不足問,非民忘德由官惛。
下教邑里復祠宇,敘諸祭典躋之元。
思仁愛樹恭所茇,禁止樵伐修壖垣。
且欲王命得守固,謄言狀事馳九閽。
書聞天子蒙報可,金石款刻垂後昆。
使民永念古遺受,勖爾風化常丕敦。
作者:梅堯臣
尊王興霸國,古莫重齊桓。
仲尼書大法,亦莫重更端。
文章革浮澆,近世無如韓。
健筆走霹靂,龍蛇奮潛蟠。
揚風何端倪,鼓蕩巨浸瀾。
明珠及百怪,容畜知曠寬。
其後漸衰微,余襲猶未彈。
我朝三四公,合力興憤歎。
幸時構明堂,願為櫨與欒。
期琢宗廟器,願備次玉?/p>
謝公唱西都,予預歐尹觀。
乃復元和盛,一變將為難。
行將三十載,衣被劇纖紈。
後生喜成功,往往舞朱干。
君家兄弟賢,挺拔尤堅宗。
譬彼登泰山,孰辨雲徑盤。
忽在高高巔,兩腋猶插翰。
我久知子名,曾未接子驩。
前者和君詩,薄言慚兒肝。
淮南喜子來,袖刺字未漫。
明昌聞渡江,留書特相安。
今又獲嘉辭,至味非鹹酸。
作者:梅堯臣
誰言天去遠,山上有樓台。
峰色引溪色,共入茱萸杯。
行當登泰山,雲掃日月開。
柏烏與城烏,兩處休鳴哀。
作者:唐時升
昔我登泰山,長嘯望八荒。
上為仙人宅,下有王者堂。
宇宙定廣狹,目極唯蒼茫。
皇王疆理跡,英雄戰爭常
神魂赴東嶽,體魄歸北邙。
成毀既反覆,是非隨低昂。
歸來長太息,無意營四方。
幽居誠寂寞,亦幸無感傷。¤
作者:梅堯臣
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金熔。
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
正視刺我目,攢集如劍鋒。
照曜萬物興,磨滅萬物凶。
草木既無命,必聞石間松。
當時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簡誦六龍。
作者:傅察
身游闤闠間,心在孤雲杪。
譬如登泰山,頗覺天下校
作者:熊禾
我生海南萬山間,出門岡隴相迴環。
平田更無十里闊,何處知有天地寬。
男兒墮地六合志,抱此一雨常悁悁。
早年曾作天府客,長歌東出穆陵關。
關頭仰天坐歎息,百年事業如彈丸。
乾坤只限衣帶水,何繇萬里窺中原。
只今文軌一潮混,地不改辟時易然。
斯須洛京見嵩華,咫尺孔林登泰山。
聖賢往跡正在此,譬若木水有本原。
北方學道古所貴,當年楚產皆其偏。
從來一氣有旺歇,況及人事多移遷。
程門立雪道南後,幸此一脈猶綿延。
武夷考亭今洙泗,文公之學行八埏。
當時亦號小洛陽,游胡劉蔡居相聯。
風流不減程邵馬,至今故老人能言。
起來高目視八荒,斯文一縷千鈞懸。
人心不啻溺焚急,茫茫大柄伊誰顓。
但得人讀周孔書,不患古道今無傳。
圖書龍馬事闊遠,滎河溫洛仍當年。
疇分三三卦八八,舉目法象非虛玄。
大哉伊亳一德書,此極翼翼甸幅員。
太平六典深識此,下方余意公惓惓。
不惟周官列三百,更將儀禮陳三千。
成周致治絕千古,空餘軌則留殘編。
尼山已歎鳳不至,只有夢寐相周旋。
從茲架漏過千載,何時赤子當息肩。
漢初自是有餘責,仁義經制皆蕝綿。
董公年老賈生少,至今秦法常襲沿。
婁敬一言豈通論,長雄氣習爭相挻。
絕愛東都一代治,猶是三代氣象存。
泱泱思樂鼓鍾地,冠帶幾萬圜橋門。
尊師重傅古亦少,一變至道夫何難。
惜哉桓榮無此學,西方現出金光仙。
馬來牛去事甚淺,自此正氣常腥膻。
秣陵青山那得以,獨有此地余衣冠。
王通元經莫輕議,太和文治誠班班。
一時禮樂盛興學,千閭萬井皆均田。
殷周而下此一治,王蘇諸老重討論。
卻恨晉陽好昌運,大綱不正他何觀。
此幾一失又幾載,高天厚地銜深冤。
雖然正氣當有合,古今良會應非慳。
書生杜門三十載,邂逅三生一日緣。
願言挾冊拜曲阜,更欲促駕窺澗瀍。
河南夫子倡道地,似聞荒草凝淒煙。
聖賢事事在耳目,依然昔日佳山川。
文公之道會當北,古今此理常往還。
昭代表音自此始,九州四海須同文。
在道久分要統一,皇極一建趨蕩平。
老癃扶杖何日見,深衷寓此觀洛篇。
堯夫卜宅太平日,有道經世常一元。
揚帆東南必滄海,振屐西北須崑崙。
魯侯僖伯我有望,殘山剩水難為妍。
作者:石介
吾登泰山上,下視何紛紛。
彼角而走者,孰為麟與麇。
彼茁而生者,孰為蕭與芸。
伯樂不復出,駑驥終同群。
卞和不再生,珉玉將誰分。
吁哉劉中都,高標凌浮雲。
諸侯不薦生,外府不策動。
冉冉趨黃綬,勤勞徒爾雲。
我婢勢力小,不能叫吾君。
勿改芳蘭性,林深須自薰。
勿隱沖鶴聲,天高當自聞。
作者:劉著
天秋鼓南風,雪海飄暮雪。
三春猶冱寒,九夏那苦熱。
土圭測中氣,嘗聞先儒說。
窮發多異宜,泥古誠亦拙。
吳侯擅六藝,名宦端不屑。
晚歲登泰山,蚤已探禹穴。
千歲可坐致,不待數旬月,
重陰畏坎陷,五陽欣夬決。
君子方履霜,渠肯蹈覆轍。
雞豬與魚蒜,幸可充朝餟。
作者:張養浩
風雲一舉到天關,快意生平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後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