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軾
燕尾稱呼理未便,剪裁雲葉卻天然。
無心只是青山物,覆頂宜歸紫府仙。
轉覺周家新樣俗,頭巾起後周。
未容陶令舊名傳。
鹿門佳士勤相贈,黑霧玄霜合比肩。
皮襲美《贈天隨子紗巾》詩云:掩斂乍疑裁黑霧,輕明渾似帶玄霜。
胡靴短靿格粗疏,古雅無如此樣殊。
妙手不勞盤作鳳,晉永嘉中,有鳳頭鞋。
輕身只欲化為鳧。
魏風褊儉堪羞葛,楚客豪華可笑珠。
擬學梁家名解脫,武帝有解脫履。
便於禪坐作跏趺。
作者:劉子翬
漢朝人物盡英奇,武帝招延盛一時。
拒諫不能容汲直,托孤何至用胡兒。
作者:韋應物
漢武好神仙,黃金作台與天近。王母摘桃海上還,
感之西過聊問訊。欲來不來夜未央,殿前青鳥先迴翔。
綠鬢縈雲裾曳霧,雙節飄颻下仙步。白日分明到世間,
碧空何處來時路。玉盤捧桃將獻君,踟躕未去留彩雲。
海水桑田幾翻覆,中間此桃四五熟。可憐穆滿瑤池燕,
正值花開不得薦。花開子熟安可期,邂逅能當漢武時。
顏如芳華潔如玉,心念我皇多嗜欲。雖留桃核桃有靈,
人間糞土種不生。由來在道豈在藥,徒勞方士海上行。
掩扇一言相謝去,如煙非煙不知處。
金莖孤峙兮凌紫煙,漢宮美人望杳然。通天台上月初出,
承露盤中珠正圓。珠可飲,壽可永。武皇南面曙欲分,從空
下來玉杯冷。世間彩翠亦作囊,八月一日仙人方。仙方稱上
藥,靜者服之常綽約。柏梁沉飲自傷神,猶聞駐顏七十春。
乃知甘醲皆是腐腸物,獨有淡泊之水能益人。千載金盤竟何
處,當時鑄金恐不固。蔓草生來春復秋,碧天何言空墜露。
漢天子,觀風自南國。浮舟大江屹不前,
蛟龍索斗風波黑。春秋方壯雄武才,彎弧叱浪連山開。
愕然觀者千萬眾,舉麾齊呼一矢中。死蛟浮出不復靈,
舳艫千里江水清。鼓鼙餘響數日在,天吳深入魚鱉驚。
左有佽飛落霜翮,右有孤兒貫犀革。何為臨深親射蛟,
示威以奪諸侯魄。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獵書猶陳,
此日從臣何不言。獨有威聲振千古,君不見後嗣尊為武。
作者:王建
曉來樓閣更鮮明,日出闌干見鹿行。
武帝自知身不死,看修玉殿號長生。
作者:蘇頲
隋運與天絕,生靈厭氛昏。聖期在寧亂,士馬興太原。
立極萬邦推,登庸四海尊。慶膺神武帝,業付皇曾孫。
緬慕封唐道,追惟歸沛魂。詔書感先義,典禮巡舊藩。
高殿彩雲合,春旗祥風翻。率西見汾水,奔北空塞垣。
款曲童兒佐,依遲故老言。裡頒慈惠賞,家受復除恩。
下輦崇三教,建碑當九門。孝思敦至美,億載奉開元。
作者:蕭衍
小序題解古今樂錄曰。
上雲樂七曲。
梁武帝制。
以代西曲。
一曰鳳台。
二曰桐柏。
三曰方丈。
四曰方諸。
五曰玉龜。
六曰金丹。
七曰金陵。
鳳台上。
兩悠悠。
雲之際。
神光朝天極。
華蓋遏延州。
羽衣昱耀。
春吹去復留。
作者:劉滄
寂寥珠翠想遺聲,門掩煙微水殿清。拂曙紫霞生古壁,
何年絳節下層城。鶴歸遼海春光晚,花落閒階夕雨晴。
武帝無名在仙籍,玉壇星月夜空明。
作者:李齊賢
石室天壇封禪了。青鳥含書,細報長生道。寶鼎光沉仙掌倒。茂陵斜日空秋草。百歲真同昏與曉。羽化何人,一見蓬萊島。海上安期今亦老。
作者:梅堯臣
老葉已足蠹,風振猶在柯。
高高低低聲,切切感我多。
不念四散飛,尖圓競相磨。
當茲思再春,宛然同俟河。
莫驚衡山雁,莫問洞庭波。
徒聞漢武帝,獨有橫汾歌。
作者:周文璞
阿瞞瓜分姿,見之垂髫中。
此心既弗乂,此道安可洪。
漢祚既墜地,餘子方困窮。
仁義儻自唱,歷數豈不同。
挾令及宮閫,殺士延奴童。
至今弔古徒,哀痛殊未終。
實以己逼仄,遂令彼長雄。
畫圖出後世,略見經營工。
想其鼎峙勢,亦天誘其衷。
此章弗徒歌,聊以裨國風。
作者:陳普
浮山未破水先腥,浩浩蠅蟻書夜聲。
東海不知蒲塞味,誰人十萬作犧牲。
作者:釋行海
紅羅抹額坐紅鞍,陣逐黃旗撥發官。
秋戍盧龍番鼓啞,夜屯白馬虜星寒。
鐵球步帳三軍合,火箭燒營萬骨乾。
兵器徒知是凶器,止戈為武帝心寬。
作者:張耒
草昧群龍鬥,英雄接上游。
吳卑青蓋伏,蜀陋葆車留。
挾漢臨諸夏,中原半九州。
人驚呂布縛,誰信本初憂。
天作西南限,時方割據秋。
力終回赤壁,功止霸諸侯。
歷數知歸禹,乾坤正造周。
事商完夙志,傳子豈人謀。
銅雀佳人恨,西陵拱木秋。
千年故鄉廟,歌舞薦牢羞。
作者:文同
中梁山麓漢水濱,路側有墓高嶙峋。
叢祠蓊蔚蔽野霧,榜曰博望侯之神。
當年寶幣走絕域,此日雞豚邀小民。
君不見武帝甘心事遠略,靡壞財力由斯人。
作者:楊萬里
九虎遮藏造化機,御題過午始聞知。
乾坤闔辟兼文武,雲漢昭回具訓詞。
武帝上嘉真戲耳,放勳清問政如斯。
諸儒莫作公孫子,千載何曾遇聖時。
作者:陳普
伏羲神農黃帝氏,名曰三皇居上世。
少昊專頊及高辛,唐虞堯舜為五帝。
夏商周兮曰三代,三王禹湯文武是。
堯舜傳官禹傳家,天與人與非私畀。
夏禹一傳啟以賢,少康興夏滅猿豷。
十有七世於桀王,萬湯放桀夏緒墜。
殷湯應天而順人,興王地方七十里。
太甲太戊及武丁,三宗有商為專美。
祖乙盤庚亦賢君,三十傳紂覆商祀。
周興積累由後稷,公劉太王及王季。
文王大勳武王集,伐紂牧野作牧誓。
成王嗣位在幼沖,周公輔政天下治。
成康措刑四十年,幾移周鼎幽與厲。
夷王下堂王室卑,平王東遷春秋始。
至於威烈春秋終,二百四十二年爾。
魯衛晉鄭蔡燕曹,姬氏同姓皆兄弟。
異姓齊楚秦宋陳,春秋列國侯十二。
其間五霸相繼興,齊桓小白晉重耳。
宋襄秦穆及楚莊,名曰尊王假仁義。
戰國七雄莫如秦,韓趙魏燕齊楚起。
秦滅六國吞二周,周祚至於赧王止。
天王三十有七傳,八百餘年屬周紀。
秦帝始皇太暴虐,位傳二世而已矣。
漢室龍興滅秦項,高祖劉邦赤帝子。
末年國本幾動搖,四皓一出回孝惠。
呂後臨朝諸呂反,賴有平勃植赤幟。
文景之世比成康,武帝好大功伐喜。
霍光擁昭而立宣,江充誣譖太子戾。
厥後外戚多擅權,平帝新室莽篡位。
光武誅莽復中興,漢為東漢炎運熾。
明章二帝世所稱,至於靈獻漢祚替。
前漢高文武宣朝,後漢光明章七制。
兩漢相傳二十四,禪魏曹丕竊神器。
分為三國魏蜀吳,鷸蚌相持真鼎峙。
魏則曹丕吳孫權,蜀則先主稱劉備。
魏曹承漢才四傳,天下權歸司馬氏。
晉室肇興司馬炎,三王追諡昭思懿。
兩三傳間至懷憫,群胡雲擾如鼎沸。
五涼前後南北西,四燕前後南北異。
秦前後西趙前後,後蜀大夏相吞噬。
東晉元帝都建康,天下南北分形勢。
南則晉宋齊梁陳,北則元魏東西魏。
北齊後周猶一隅,隋文混一朔南暨。
平陳禪周隋楊堅,夫何三世隋嗣斃。
李唐繼之纂洪圖,高祖太宗成功易。
武後易唐而為周,仁傑一言回睿意。
玄宗末戰溺楊妃,祿山叛逆為子弒。
肅宗東征復兩京,憲宗見弒陳洪志。
文宗有才誅克明,德宗猜忌任慮杞。
太宗玄宗及憲宗,號稱三宗商可擬。
末後難制藩鎮強,宦官奉立皆私議。
唐後迭興有五代,梁唐晉漢周相繼。
五代五十三年間,後有十國皆僭偽。
齊楚吳燕漢晉唐,周蜀吳越如蜂蝟。
宋受周禪握乾符,掃除僭偽皆風靡。
太祖姓趙都汴京,雪夜常幸趙普第。
太宗真仁英神哲,歷代承平善繼嗣。
至於徽欽金虜來,誤國奸臣京與檜。
高宗南渡宋復興,建都錢唐歌舞地。
孝及光寧守偏方,托胄既誅由諸史。
在位歷年四十餘,前有仁宗後有理。
至於度宗宋祚微,皆由平章似道棄。
建隆德佑十六傳,大元一統興燕薊。
作者:薛蕙
少小慕功名,擊劍復談兵。
誤信封侯事,甘作從軍行。
一朝備行伍,幾處罹辛苦。
西南通遠夷,東北攘驕虜。
武帝雄材略,土宇新開拓。
銜命馳嚴馬,登壇延衛霍。
諸將竟邀功,歲歲出臨戎。
勒兵盈塞外,發卒遍關東。
騷屑干戈動,蕭條田野空。
廟謀貪戰伐,邊隙開胡粵。
軍興急星火,兵連淹歲月。
戈船下厲水,策馬逾蔥雪。
山川行未半,容鬢驚凋換。
寒冰手指墮,炎風肌肉爛。
思鄉已淚盡,望遠堪腸斷。
怫郁魚泣津,凌兢猿眩岸。
悠悠歷絕國,險道何傾側。
虎穴詎可入,鬼方寧易克。
間使閉昆明,單兵陷疏勒。
全軍有天幸,從吏無人色。
天時變殺機,壯士奮兵威。
飛矢風鳴鏑,推兵血濺衣。
長驅五王國,大破九重圍。
萬里懸旌出,三軍奏凱歸。
邊垂日無事,鳥盡良弓棄。
行直貴臣憎,功高同列忌。
賞格多排沮,謗書仍負累。
白頭還士伍,赭衣從吏議。
輸力奉明君,忠邪不見分。
丹心徒貫日,劍氣枉凌雲。
人事竟莫測,天命諒難聞。
可憐麟閣上,不畫李將軍。
作者:陳普
商車不足算緡來,桑孔咸陽悉茂材。
一撮茂陵無覓處,建章門戶至今開。
作者:梅鼎祚
武帝時巡蹕舊京,煙花南部屬車行。
更衣別置宮楊繞,蹴踘新場御草平。
遍選檀槽催鳳拍,忽傳金彈逐鶯聲。
寶奴老去優仁遠,坊曲今誰記姓名。
作者:徐夤
月落燈前閉北堂,神魂交入杳冥鄉。
文通毫管醒來異,武帝蘅蕪覺後香。
傅說已征賢可輔,周公不見恨何長。
生松十八年方應,通塞人間豈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