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嗣昌
馳車晚叩古禪林,喬木參天一徑深。
門外亂山連翠色,竹間流水漱清音。
幽懷暫喜來棲處,高士遺蹤悉訪尋。
誰會宗風當日意,庭前蒼檜尚青陰。
作者:楊時
君不見慶歷承平道如砥,馳車八荒同一軌。
虜人鴟張怒螳臂,百萬雲屯若封豕。
又不見朔方橫流漲天起,腐麥蛾飛木生耳。
扶攜道路雜老幼,操瓢溝中半為鬼。
關河日夜刁斗驚,嫚書乘駟來渝平。
兵間持節得英傑,談笑坐使羈長纓。
青社環城萬區屋,發廩分曹具饘粥。
饑羸枯頰陡生光,叢塚不聞新鬼哭。
臧孫有後天匪親,閭門容容車何足論。
朅來濉上見猶子,雄姿宛有典型存。
驊騮已渡渥窪水,朝燕暮越應千里。
行看玉勒駕鑾輿,濯足瑤池從此始。
作者:孫逖
拜郎登省闥,奉使馳車乘。遙瞻使者星,便是郎官應。
台妙時相許,皇華德彌稱。二陝聽風謠,三秦望形勝。
此中暌益友,是日多詩興。寒盡歲陰催,春歸物華證。
作者:梅堯臣
出聘天王使,來乘御史驄。
馳車看燕婦,貂扇御胡風。
俗與華人似,言從左衽通。
罽庭觀拜舞,不以未央中。
作者: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睛光厭西川。
遠望未及上,但愛青若鬟。
大雪冬沒脛,夏秋多蛇蚖。
乘春乃敢去,葡匐攀孱顏。
有路不容足,左右號鹿猿。
陰崖雪如石,迫暖成高瀾。
經日到絕頂,目眩手足顛。
自恐不得下,撫膺忽長歎。
坐定聊四顧,風色非人寰。
仰面囁雲霞,垂手撫百山。
臨風弄襟袖,飄若風中仙。
朅來游荊渚,談笑登峽船。
峽山無平岡,峽水多悍湍。
長風送輕帆,瞥過難詳觀。
其間最可愛,巫廟十數巔。
聳聳青玉干,折首不見端。
其餘亦詭怪,土老崖石頑。
長江渾渾流,觸嚙不可攔。
苟非峽山壯,浩浩無隅邊。
恐是造物意,特使險且堅。
江山兩相值,後世無水患。
水行月餘日,泊舟事征鞍。
爛漫走塵土,耳囂目眵昏。
中路逢漢水,亂流愛清淵。
道逢塵土客,洗濯無瑕痕。
振鞭入京師,累歲不得官。
悠悠故鄉念,中夜成慘然。
《五噫》不復留,馳車走鐶轅。
自是識嵩岳,蕩蕩容貌尊。
不入眾山列,體如鎮中原。
幾日至華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數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邐見終南,魁岸蟠長安。
一月看三岳,懷抱斗以騫。
漸漸大道盡,倚山棧夤緣。
下瞰不測溪,石齒交戈鋋。
虛閣怖馬足,險崖摩吾肩。
左山右絕澗,中如一繩慳。
傲睨駐鞍轡,不忍驅以鞭。
纍纍斬絕峰,兀不相屬聯。
背出或逾峻,遠騖如爭先。
或時度岡嶺,下馬步險艱。
怪事看愈好,勤劬變清歡。
行行上劍閣,勉強踵不前。
矯首望故國,漫漫但青煙。
及下鹿頭阪,始見平沙田。
歸來顧妻子,壯抱難留連。
遂使十餘載,此路常周旋。
又聞吳越中,山明水澄鮮。
百金買駿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廬岳,首挹瀑布源。
飛下二千尺,強烈不可幹。
余潤散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寺,遂獲高僧言。
問以絕勝境,導我同躋攀。
逾月不倦厭,巖谷行欲殫。
下山復南邁,不知已南虔。
五嶺望可見,欲往苦不難。
便擬去登玩,因得窺群蠻。
此意竟不償,歸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
昨聞廬山郡,太守雷君賢。
往求與識面,復見山郁蟠。
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鐶。
包裹五六州,倚之為長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氣不溫。
不類嵩華背,氣象多濃繁。
吳君穎川秀,六載為蜀官。
簿書苦為累,天鶴囚籠樊。
岷山青城縣,峨眉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見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過眼不得餐。
始謂泛峽去,此約今又愆。
只有東北山,依然送歸軒。
他山已不見,此可著意看。
作者:陸游
陰風吹雨白晝昏,誰掃雲霧升朝暾?三江水縮獻洲渚,九頂秀色慾塞門。
西山下竹十萬個,江面便可馳車轅。
巷無居人亦何怪,釋耒來看空山村。
竹枝宛轉秋猿苦,桑落瀲灩春泉渾。
眾賓共醉忘燭跋,一徑卻下緣雲根。
走沙人語若潮捲,爭橋炬火如星繁。
肩輿睡兀到東郭,空有醉墨留衫痕。
十年萬事俱變滅,點檢自覺惟身存。
寒燈夜永照耿耿,臥賦長句招羈魂。
作者:韋應物
洪河絕山根,單軌出其側。萬古為要樞,往來何時息。
秦皇既恃險,海內被吞食。及嗣同覆顛,咽喉莫能塞。
炎靈詎西駕,婁子非經國。徒欲扼諸侯,不知恢至德。
聖朝及天寶,豺虎起東北。下沉戰死魂,上結窮冤色。
古今雖共守,成敗良可識。藩屏無俊賢,金湯獨何力。
馳車一登眺,感慨中自惻。
作者:文同
少年名特立,初為貢公起。
元帝擢司隸,刺舉無所避。
間者何久闊,京師語如此。
馳車下許章,去節自豐始。
上書擿章惡,此舉誠可喜。
奈何少恩恕,春夏常系治。
人多訟其短,遂徒城門尉。
復列堪猛過,上為之切齒。
制詔白其罪,不忍下豐吏。
豐初在朝時,數道堪猛美。
失職乃自取,不內省諸己。
反惑怨其他,轉譽以為毀。
不欲加以刑,上憐之老矣。
庶人終於家,反覆豐可恥。
作者:陸游
漢水方城一何壯,大路並馳車百兩。
軍書插羽擁修門,楚王正醉章華上。
璇題藻井窮丹青,玉笙寶瑟聲冥冥。
忽聞命駕游七澤,萬騎動地如雷霆。
清晨射獵至中夜,蒼兕玄熊紛可藉;國中壯士力已殫,秦寇東來遣誰射?
作者:劉基
秋高潦水涸,旻天亦淒清。
枯籜響悲音,羈蟲振余聲。
曀曀落日暉,慘慘遊子情。
風林無定枝,馳車鮮安旌。
自愧匪賢達,默默嗟其生。¤
作者:呂勝己
牆角栽梅分兩下。夾竹穿松,巧傍柴門亞。不似西湖明月夜。展開一片江南畫。老子尋芳心已罷。為愛孤高,結約如蓮社。清靜界中觀物化。憧憧門外馳車馬。
作者:楊時
銀潢翻空際天白,鯤怒鵬騫海波擊。
湧雲噫氣聲怒號,萬馬馳車隨霹靂。
低昂上下如桔槔,頃刻性命輕鴻毛。
繼囊負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
因思羊腸盤九阪,攀援蜀道愁狖猱。
人生獨處有萬險,豈必此地多風濤。
願言夷險不須問,莫負對酒持霜螯。
作者:呂人龍
釣台還是先生物,洛汭今非漢帝家。
過客不知興廢事,又馳車馬入京華。
作者:劉克莊
人道山東入職方,書生膽小虜空長。
遺民似蟻饑難給,俠士如鷹飽易揚。
未見馳車修寢廟,先聞鑄印拜侯王。
青齊父老應流涕,何日鸞旗駐路旁。
作者:歐陽修
子美忽已死,聖俞捨吾南。
嗟吾譬馳車,而失左右驂。
勍敵嘗壓壘,羸兵當戒嚴。
凡人貴勉強,惰逸易安恬。
吾既苦多病,交朋復凋殲。
篇章久不作,意思如膠粘。
良田失持耕,草莽廢鋤芟。
美井不日汲,何由發濤甘。
偶開梅氏篇,不覺日掛簷。
乃知文字樂,愈久益無厭。
吾嘗哀世人,聲利競爭貪。
哇咬聾兩耳,死不享韶鹹。
而幸知此樂,又常深討探。
今官得閒散,捨此欲奚耽。
頑庸須警策,賴子發其箝。
作者:陳深
夜中不成寐,臥覺風剡剡。
殘寒賣餘勇,飛雪獨萬慘。
黎明卷新霽,旭日光晻晱。
窮陰得陽和,春氣已先感。
負暝南軒下,餘生亦云忝。
高門誰能走,蓬戶鎮常掩。
馳車聽奔溱,慶語絕媚諂。
自甘守疏慵,豈復歎坎壈。
濡毫寄桑翰,隱幾坐文毯。
台傾酒不竭,爐擁火始炎。
吐詠探清新,研書味真澹。
流光信難駐,華發那可染。
拊已欣有得,感是能無憾。
貞吉宜嘉遯,心享由習坎。
浮雲易盈歇,神鑒常淵湛。
龜勉奉吾親,力學深自貶。
作者:蘇洵
少年喜奇跡,落拓鞍馬間。
縱目視天下,愛此宇宙寬。
山川看不厭,浩然遂忘還。
岷峨最先見,晴光厭西川。
遠望未及上,但愛青若鬟。
大雪冬沒脛,夏秋多蛇蚖。
乘春乃敢去,匍匐攀孱顏。
有路不客足,左右號鹿猿。
陰崖雪如石,迫暖成高瀾。
經日到絕頂,目眩手足顛。
自恐不得下,撫膺忽長歎。
坐定聊四顧,風色非人寰。
仰面囁雲霞,垂手撫百山。
臨風弄襟袖,飄若風中仙。
朅來游荊渚,談笑登峽船。
峽山無平岡,峽水多悍湍。
長風送輕帆,瞥這難詳觀。
其間最可愛,巫廟十數巔。
聳聳青玉斡,折首不見端。
其餘亦詭怪,土老崖石頑。
長江渾渾流,觸齧不可攔。
苟非峽山壯,浩浩無隅邊。
恐是造物意,特使險且堅。
江山兩相值,後世無水患。
水行月餘日,泊舟事征鞍。
爛熳走塵土,耳囂目眵昏。
中路逢漢水,亂流愛清淵。
道逢塵土客,洗濯無瑕痕。
振鞭入京師,累歲不得官,
悠悠故鄉念,中夜成慘然。
五歎不復留,馳車走轘轅。
自是識嵩岳。蕩蕩容貌尊。
不入眾山列,體如鎮中原。
幾日至華下,秀色碧照天。
上下數十里,映睫青巑巑。
迤邐見終南,魁岸蟠長安。
一月看山嶽,懷抱斗以騫。
漸漸大道盡,倚山棧夤緣。
下瞰不測溪,石齒交戈鋋。
虛聞怖馬足,險崖磨吾肩。
左山右絕澗,中加一繩慳。
傲睨駐鞍轡,不忍驅以鞭。
纍纍斬絕峰,兀不相屬聯。
背出或逾峻,遠騖如爭先。
或時度岡領,下馬步險艱。
怪事看愈好,勤劬變清歡。
行行上劍閣,勉強踵不前。
矯首望故國,漫漫但青煙。
及下鹿頭阪,始見平沙田。
歸來顧妻子,壯抱難留連。
遂使十餘載,此路常周旋。
又聞吳越山,中明水澄鮮。
百金買駿馬,往意不自存。
投身入廬岳,首挹瀑布源。
飛下二千丈,強烈不可幹。
餘潤散為雨,遍作山中寒。
次入二林地,遂獲高僧言。
問以絕勝境,道我同躋攀。
逾月不倦厭,巖谷行欲殫。
下山復南邁,不知已南虔。
五嶺望可見,欲往苦不難。
便擬去登玩,因得窺群蠻。
此意竟不償,歸抱愁煎煎。
到家不再出,一頓俄十年。
昨聞廬山郡,太守雷君賢。
往求與識面,復見山鬱蟠。
絕壁橫三方,有類大破鐶。
包裹五六州,倚之為長垣。
大抵蜀山峭,巉刻氣不溫。
不類嵩華背,氣象多濃繁。
吳君穎川秀,六載為蜀官。
簿書苦為累,天鶴辦籠樊。
岷山青城縣,峨嵋亦南犍。
黎雅又可到,不見宜悒然。
有如烹脂牛,過眼不得餐。
始謂泛峽去,經約今又愆。
只有東北山,依然送歸軒。
他山已不見,此可著意看。
作者:陳第
夜過夾溝驛,十里馳車聲。
風急四野黑,隸從呼前程。
道旁四五屋,起視且復驚。
男人秉炬盡,婦女扶燈行。
自言旱太甚,枵腹供官征。
懷中三歲兒,棄置啼失聲。
不忍聞此語,淒淒傷我情。
作者:王偁
戍役赴關隴,馳車經洛陽。
群公蓊雲集,節鉞何煇煌。
炎精啟初輝,雲定神鼎方。
顧瞻瀍澗瀕,山川蔚蒼蒼。
脫挽棄道左,躡履整弊裳。
叩軍陳便宜,炯目如曙光。
折此利害端,吐論何軒昂。
鹹秦古天府,百二誠帝疆。
丈夫鏡時機,識此理亂章。
一語棄貧賤,笑談綰銀黃。
此儒竟何為,空守蓬蓼常¤
作者:李端
獻策不得意,馳車東出秦。暮年千里客,落日萬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