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等慈潤公
戊午孟冬丙辰朔,長干塔下聞天樂。
洪公大建華嚴期,賢聖粉紜齊赴約。
百千善信雲從龍,遐邇資糧川就壑。
眾香縹緲煙嵐浮,萬燭煒煌星斗錯。
欲表南詢五十三,法筵清眾仍相若。
繞塔幢幡四色分,開經鐘鼓三通作。
梵唄同宣出妙音,見聞隨喜生歡樂。
始知無礙法門中,處處圓融非住著。
只消半偈悟無生,能使群迷趨正覺。
一體均沾法乳恩,情與無情學無學。
野禽並作迦陵鳴,霜風亦共天花落。
塔頂金光覺倍明,塔心寶相如新琢。
鈴索時時雜《濩》、《韶》,簷廊夜夜棲鸞鶴。
八面玲瓏透碧霄,九層宛轉流丹雘。
卷石三山鍾阜低,彈丸千里輿圖縮。
門門皆得見如來,儼然彌勒開樓閣。
金剛密跡驅雷霆,寶杵靈威失干莫。
慧燈無盡破重昏,甘露洪施濟枯濁。
亦如多寶現全身,為聽蓮華從地躍。
由來此塔非尋常,七寶龕中舍利藏。
往昔神光猶間發,況今大法重敷揚。
啐啄因緣相輳泊,七十二門同放光。
光中出生無量塔,一一懸燈散妙香。
香光莊嚴亦何限,遍湧金蓮坐寶王。
十方菩薩如鱗次,八部天龍若雁行。
化佛光明復如是,法爾神通示寂常。
重重涉入極微妙,梵網珠交心自耀。
此光本是世間稀,見者何人不欣樂。
或齊合掌向虛空,或舉高聲稱佛號。
或投五體拜泥塗,或散千花熏塔廟。
或去忙呼眷屬來,或頻指點傍人道。
或上危梯或倚樓,或轉悲傷或喜笑。
或感禪僧出定看,或留歸客停車眺。
或有晏坐空林中,一任稠人自喧鬧。
頓除熱惱得清涼,病在還蘇老還少。
默奪潛消魔外心,無遮重罪鹹輕報。
其誰不願發菩提,種種皆由塔光照。
此時見者誠有緣,莫因不見空哀憐。
即心自性君知不,見與不見皆天淵。
世尊八萬四千塔,與我無縫相勾連。
窮劫至今曾不昧,海枯山擊光依然。
諸人於此信得及,同泛華嚴大法船。
敬說此偈再禮塔,八萬四千光現前。
作者:胡寅
萬物森然播大鈞,一言鉤決妙通神。
捲簾與客談忠孝,袖手觀時任屈伸。
燕石勒名應有日,凌煙圖像果何人。
且從冠蓋林中看,莫滯天涯與水濱。
作者:皇甫曾
林中雨散早涼生,已有迎秋促織聲。三徑荒蕪羞對客,
十年衰老愧稱兄。秋心自惜江蘺晚,世事方看木槿榮。
君若罷官攜手日,尋山莫算白雲程。
作者:梅堯臣
林中即鹿人,常為虎所即。
虎豈援鹿者,亦各求其食。
趨利不顧害,禍患安可息。
古來遯世土,輕彼用智力。
作者:徐照
已畢林中事,雲煙隔暮城。
古松知鶴老,沙水見魚行。
坐形生影,窮吟谷應聲。
嗜茶因識譜,尋藥忽遺名。
日吉期蜂分,山晴放犢耕。
喜幽從地僻,不學負時清。
緣薺同家食,披籐發野情。
松廬極鄰並,歸計幾時成。
作者:張耒
浪浪簷前雨,晝夜來不極。
青苔生空廊,蝸涎被四壁。
出門無所往,端居守籠翮。
鳴呼林中鳩,聒聒方自得。
林花掃余姿,高柳沐佳色。
悠悠三月殘,春物行欲息。
感之欲何奈,取醉遣朝夕。
穿泥得新筍,紫籜裹新白。
從容婦子語,草草田野食。
明日還復然,慵頑已成癖。
作者:黃庭堅
日月如驚鴻,歸燕不及社。
清明氣妍暖,亹亹向朱夏。
輕衣頗宜人,裘褐就椸架。
已非紅紫時,春事歸桑柘。
空餘車馬跡,顛倒桃李下。
新晴百鳥語,各自有匹亞。
林中僕姑歸,苦遭拙婦罵。
氣候使之然,光陰促晨夜。
解甲號清風,即有幽蟲化。
朱墨本非工,王事少閒暇。
幸蒙餘波及,治郡得黃霸。
邑鄰陳太丘,威德可資借。
決事不遲疑,敏手擘太華。
頗復集紅衣,呼僚飲休暇。
歌梁韻金石,舞地委蘭麝。
寄我五字詩,句法窺鮑謝。
亦歎簿領勞,行欲問田舍。
相期黃公壚,不異秦人炙。
我初無廊廟,身願執耕稼。
今將荷鋤歸,區芋畦甘蔗。
觀君氣如虹,千輩可陵跨。
自當出懷璧,往取連城價。
賜地買歌僮,珠翠羅廣廈。
富貴不相忘,寄聲相慰藉。
作者:貫休
至理契穹旻,方生甫與申。一麾歌政正,三相賀仁人。
叵似盧懷慎,全如邵信臣。澄渟消宿蠹,煦愛劇陽春。
對客煙花拆,焚香渥澤新。征黃還有自,挽鄧住無因。
峽水全輸潔,巫娥卻訝神。宋均顏未老,劉寵骨應貧。
大醉辭王翦,含香望紫宸。三峰初有雪,萬里正無塵。
伊昔林中社,多招席上珍。終期仙掌下,香火一相親。
作者:蘇軾
紹聖元年十一月,戲作《朝雲詩》。
三年七月五日,朝雲病亡於惠州,葬之棲禪寺松林中東南,直大聖塔。
予既銘其墓,且和前詩以自解。
朝雲始不識字,晚忽學書,粗有楷法。
蓋嘗從泗上比丘尼義沖學佛,亦略聞大義,且死,誦《金剛經》四句偈而絕。
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
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惟有小乘袢。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作者:程嘉燧
移家門向竹林中,小院時聞松柏風。
來往每思同長老,見知真愧自兒童。
汪陂洵合稱顏子,樗散何由比鄭公。
久欲淨袪詩酒污,遠師龐蘊了諸空。
作者: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作者:鄧渼
欻爐依柳下,瓢杓掛林中。
水為臨池黑,泉因洗藥紅。
詩留招隱士,箋就與天公。
咄咄終何事,將尋植杖翁。¤
作者:貫休
律中麟角者,高淡出塵埃。芳草不曾觸,幾生如此來。
壑風吹磬斷,杉露滴花開。如結林中社,伊余亦願陪。
作者:蘇轍
風光四月尚春余,淫雨初乾積潦除。
寺蕭條仍負郭,閒官疏散亦肩輿。
摘茶戶外烝黃葉,掘筍林中間綠蔬。
一飽人生真易足,試營茅屋傍僧居。
作者:吳鼎芳
林中當百五,屐齒泛晴光。
綴暖榆錢小,縈春蕙帶香。
兩峰看迤邐,片水悵微茫。
節屆魂俱冷,時移夢轉長。
土應平傲骨,泉已澀吟腸。
有子荒新塚,無煙禁一鄉。
雨花滋舊蘚,風葉沸新楊。
淚盡鶯啼處,褰裳去夕陽。
作者:黃庭堅
松滋縣西竹林寺,苦竹林中甘井泉。
巴人漫說蝦蟆培,試裹春芽來就煎。
作者:劉克莊
三儒夜話俱忘寢,戶外縱橫臥僕夫。
椰腹拈來即書簏,芋頭煨熟當行廚。
謫仙豈是無詩種,處士相傳有句圖。
師服何曾能把筆,短章吟就改還塗。
作者:李德裕
林中有奇石,彷彿獸潛行。乍似依巖桂,還疑食野蘋。
茸長綠蘚映,斑細紫苔生。不是見羈者,何勞如頓纓。
作者:李白
賢人有素業,乃在沙塘陂。竹影掃秋月,荷衣落古池。
閒讀山海經,散帙臥遙幔且耽田家樂,遂曠林中期。
野酌勸芳酒,園蔬烹露葵。如能樹桃李,為我結茅茨。
作者:楊萬里
茂苑猶香名,南陽已荒皁。
更兼薌林中,三洲是三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