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釋永頤
煙冷雲深燕不歸,逕多松葉少花枝。
春風過盡無行客,白書山獐飲石池。
作者:李彌遜
三生調御潮音會,樓閣隨方湧化城。
鳥樹有聲皆念法,雲山多態總忘情。
禪翁自得逃禪樂,俗客猶沾避俗名。
但了心源秋月淨。剎塵何地不光明。
作者:方岳
與山作計未為疏,盡有奇功可屢書。
但得相尋雙腳健,不須論報計瓊璩。
作者:方岳
世事鷗忘句肯卑,雲深料理舊花枝。
了無一鳥傳幽意,只對青山自解頤。
作者:王弼
永嘉山色秀成堆,曾憶前年訪舊來。
何處最牽東閣夢,一林松影覆春苔。
作者:方岳
淨洗從前兩耳埃,溪聲並逐雨聲來。
此奇賴有詩能領,一笑鍾期安在哉。
作者:釋文珦
謝客開山興,深居寄草堂。
曲闌憑野色,虛牖敞晴光。
路轉青林合,泉流碧澗長。
群巒分向背,平楚接微茫。
蘭茞含幽潔,松筠傲雪霜。
玄猿啼夜月,青鶴舞朝陽。
地僻煙霞古,雲深草樹涼。
籐梢藏釣石,桂子落琴床。
為識禽魚性,終辭鴛鴦行。
真曾脫穎出,只作善刀藏。
不愛燒金術,唯留煮石方。
賦詩閒點筆,勘易靜焚香。
釀酒應浮白,收茶自過黃。
秋來看{左各右}竹,春盡課劙桑。
水暖分魚種,崖寒取蜜房。
人高徵士節,天動少微芒。
道在名難隱,身閒樂叵量。
更知齊指馬,誠足傲羲皇。
蕭散氛埃表,高風不可忘。
作者:許渾
為儒白髮生,鄉里早聞名。暖酒雪初下,讀書山欲明。
字形翻鳥跡,詩調合猿聲。門外滄浪水,知君欲濯纓。
作者:袁說友
書生作吏從朱墨,官事紛紛何日息。
不堪雁鶩對敲樸,寧解詩書伴松竹。
太丘退食何蕭然,筆研不落塵埃邊。
前歲讀書山水縣,今年二友來通川。
料君捧詔還朝日,老蓋寒梢應的皪。
此時留與後人看,要使清風繼前跡。
作者:方岳
半塢雲侵蘚石床,向來憂樂已俱忘。
牆西有竹曾留鶴,夢亦相攜入帝鄉。
作者:方岳
白鹿遺書山澤,歸來花木盡堪娛。
功名之夢晦庵晦,禮樂其家迂叟迂。
雪屋一燈春夜半,竹山千古暮雲孤。
雨寒愁絕蘭亭禊,靈壽空餘九老圖。
作者:釋雲岫
一湖春水永明寺,十萬人家豐樂樓。
拄杖暫游休拗折,舊書山捨在明州。
作者:方岳
碧壺時與故人提,山帶僧鍾日去西。
深不知寒雙鷺浴,雪灘煙重碎玻璃。
作者:趙希邁
溪叟山居不計年,半欹茅屋倚雲邊。
竹溝旋引高源水,灌得門前數畝田。
作者:陳藻
樂軒世俗文不工,場屋此生難遭逢。
百年餓死真可惜,人命只在田畝中。
遠行直到西融州,客裝收拾來歸休。
江灘象窟百無憂,卻陷人心危險頭。
海上曾琚本亭戶,日在公門騁詞訴。
下鄉老嫗何大娘,小郎遺業孤女當。
主婚老嫗貪聘資,將女嫁與曾琚兒。
女將三十年及格,依法賣田何所疑。
樂軒信已因信人,豈識兩家俱不仁。
曾琚文約只要錢,錢被何偷反訟田。
牙緋縣宰坐縣亭,官是堂除豈不精。
老胥代判為縱橫,知縣依書那得平。
卻監媒人宋五九,備錢還我錢何有。
提點八州刑獄使,重念八州冤曲事。
許人越訴榜通衢,有狀不禁攔軺車。
軺車曉出平旦歸,千人百人週四圍。
車中呼入使者笑,觀感人多涕沾衣。
笑者笑何意,吾不聰明渠不至。
感者泣何為,赴愬容易殊曩時。
文書山積難稽考,胥吏依前顏色好。
樂軒辭說如直弦,外台判下不改前。
州府監錢何嫗還,吏人掌客生艱難。
因循六十日,公事無了畢。
胥徒去復來,索酒需財食。
樂軒一片杞菊懷,遂令奔走生塵埃。
春雨吹散春風回,奇花異奔相迎開。
百千阿堵何足道,嗚呼何媼豈人哉。
叱散胥徒吾不取,抱琴橫膝眠空齋。
作者:岳珂
我佛住世,大開方便。
有大士者,現自在身。
以千手眼,一一接引。
指示群迷,照破諸妄。
如是我聞,佛說了義。
諸鈴杵鐸,寶塔經卷。
輪拂瓔珞,種種所執。
凡所執者,俱非有相。
智慧清淨,肉眼慧眼,
佛法天眼,種種所見。
凡所見者,俱非有著。
以無相故,釋諸纏縛,
一切眾生,得大解脫。
以無著故,具足圓明,
一切眾生,得大知見。
佛尚無相,何況於贊。
佛身常住,即心是佛。
稻麻竹葦,無限劑數。
彼頂戴者,皆真實相。
百千萬億,何況於身。
涪皤說法,如標月指。
標本在手,何者為月。
寶晉寫贊,如轉輪王。
運轉隨人,終不成道。
我不見燈,我不執筆。
非見非□,手眼皆具。
稽首大士,大慈悲故。
去我妄想,即見如來。
作者:韓絳
玉井不可到,玉泉聊可尋。
馬行穿亂石,人語入深林。
川迥沙明色,溪喧谷響音。
我來方六月,雲榭一披襟。
作者:鄭谷
馬頭春向鹿頭關,遠樹平蕪一望閒。雪下文君沾酒市,
雲藏李白讀書山。江樓客恨黃梅後,村落人歌紫芋間。
堤月橋燈好時景,漢庭無事不征蠻。
夜無多雨曉生塵,草色嵐光日日新。蒙頂茶畦千點露,
浣花箋紙一溪春。揚雄宅在唯喬木,杜甫台荒絕舊鄰。
卻共海棠花有約,數年留滯不歸人。
渚遠江清碧簟紋,小桃花繞薛濤墳。朱橋直指金門路,
粉堞高連玉壘雲。窗下斫琴翹鳳足,波中濯錦散鷗群。
子規夜夜啼巴樹,不並吳鄉楚國聞。
作者:黃庚
迢遞三山道,重來感舊遊。
潮聲寒帶雨,山色淡生秋。
寄驛通鄉信,題詩記旅愁。
江湖十年客,兩度到西州。
作者:祖無擇
張衡已作歸田賦,氾勝仍修種樹書。
願借山居精要術,欲將嵩洛葺吾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