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 《哀郢》先秦 ‧ 屈原

古詩詞查詢

查詢關鍵詞:

查詢範圍:    

哀郢詩全文

哀郢

屈原

【詩原文】

皇天之不純命兮,何百姓之震愆?

民離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東遷。

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國門而軫懷兮,申之吾以行。

發郢都而去閭兮,怊荒忽其焉極!

楫齊楊以容與兮,哀見君而不再得。

望長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

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

心蟬媛而傷懷兮,眇不知其所,

順風波以從流兮,焉洋洋而為客。

凌陽侯之汜濫兮,忽翱翔之焉薄,

心澆岫喚賡猓煎坎皇汀?/p>

將運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之忘反?

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遠,

登大墳而遠望兮,聊以舒吾憂心,

哀州土之平樂兮,悲江介之遺風,

當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曾不知夏之為丘兮,孰兩東門之可蕪!

心不怡之長久兮,憂與愁其相接,

惟郢路之遼遠兮,江與夏之不可涉。

忽若去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復。

慘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外承歡之汋約兮,諶荏弱而維持,

忠湛湛而願進兮,妒被離而鄣之。

堯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

眾讒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偽名,

憎慍論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眾蹀而日進兮,美超遠而逾邁。

亂曰:曼余目以流觀兮,冀一反之何時?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哀郢》賞析

哀郢

【詩註釋】

題解:對郢都淪陷的哀悼。

老天爺的變化反覆無常,

為什麼要使百姓播遷動盪?

人民都妻離子散不能相顧,

正當仲春二月向東流亡。

離開故鄉而奔向遠方,

順著長江和夏水到處流浪。

走出國都的城門心緒糾結,

一個甲日早晨我已在路上。

從郢都出發離別了閭裡,

我憂思無邊神志惝怳。

一齊舉槳而心懷猶豫,

令人哀傷的是從此再見不到君王。

望著故都高高的梓樹長歎,

禁不住雪珠墜落般淚滴漣漣。

船過夏首又向西漂流,

回看郢都的東門早已不見。

內心牽掛舊都我無比感傷,

回顧渺茫不知落腳何方。

任憑風波推移順著湖水流動,

在這裡無所歸依羈旅他鄉。

乘著漫無邊際的陽侯大波,

四處飄忽遊蕩不知將到何所。

心情像打了死結總是不能開解,

思緒縈繞糾纏始終難以擺脫。

將要駕著船順流下航,

因此北出洞庭再東入大江。

離開長久居住的故國之地,

如今慢慢飄泊漸來東方。

夢魂牽縈故都總欲歸去,

哪裡有一時一刻忘記回返。

背離夏浦心頭仍掛念西邊,

傷心的是故都離我越來越遠。

登上江邊的高丘遠望,

姑且安慰一下憂愁的內心。

傷心楚國富庶的州原淪喪,

沿江淳厚的風俗將無處找尋。

面對著陵陽山還能到哪裡,

渡過浩淼的波濤欲往何處?

怎料想宗廟宮室竟成荒丘,

誰說郢都兩東門就任其荒蕪?

很久以來心情不快,

憂慮與愁苦交替著接連不斷。

想起到郢都道路如此遼遠,

長江夏水涉渡多麼艱難。

回想被放情景好像不到兩晚,

至今已過九年仍然未能召還。

慘惻鬱悶襟懷不能舒展,

惆悵失意心中悲慼滿含。

有些人表面順從柔情媚態,

實際上軟弱無能難以依賴。

良臣忠心耿耿希望進用,

嫉妒者便紛紛設置障礙。

唐堯虞舜都有高尚的德行,

光明正大遠遠地上迫蒼旻。

眾多嫉妒者群起詆毀,

說他們不慈不仁橫加罪名。

憎惡內心美好的賢德之士,

喜好能說會道的奸佞之徒。

平庸者都奔走鑽營天天進用,

賢能者卻越來越遠地被驅逐。

尾聲:

放開我的眼光向四方環顧,

希望回都一次能在什麼時候?

鳥雀飛翔都要歸還故土,

狐狸死了頭向著棲居的山丘。

確實不是我的罪過而被棄逐,

哪裡有一天一夜忘記這煩憂!

1.不純命:指天道無常;純:正,常。

2.震:震懼,驚動;愆(qian1):罪過。震愆:流離在外。

3.離散:流離失散;相失:彼此失散。

4.仲春:夏歷的二月間;東遷:指楚國都東遷。

5.去:離開。就遠:踏上遠行的道路。

6.遵:沿著;江夏:長江和夏水。

7.國門:國都城門;軫(zhen3):痛。軫懷:沉痛的懷念。

8.甲:指甲日。鼌:同「朝」。

9.閭:裡門,居住的地方。

10.怊(chao1):悲傷。荒忽:恍惚。焉:如何。極:終點。

11.楫:划船的漿。齊揚:並舉。容與:行進緩慢。

12.楸:指郢都梓樹。

13.淫淫:淚多的樣子。淫:過甚。霰:雪珠。

14.夏首:地名,夏水與長江合流處。西浮:往西漂流。

15.顧:看,望;龍門:郢城的城門名。

16.嬋媛:牽掛不捨。

17.眇:同渺,遙遠。蹠(zhi2侄):踐踏。

18.從流:隨著流水前行。

19.焉:乃。洋洋:飄泊的樣子。

20.凌:乘在上面。陽侯:大波。古代傳說陵陽國之侯,溺死於水,其神為大波。這乃是古代對自然現象的迷信解釋。氾:同「泛」。

21.翱翔:飛翔,這裡形容船的忽上忽下。薄:義同「迫」,到,止。焉薄:止於何處。

22.?gua4掛)結:牽掛而內心鬱結。

23.蹇產:委屈,憂抑。釋:解開。

24.運舟:運轉船隻;下浮:順流下航。

25.終古之所居:祖先世代所居住的地方。

26.逍遙:漂蕩的樣子;來東:來到東方。

27.羌:發語詞,楚地方言,無義。

28.須臾:片刻;反:同「返」。

29.背:背向;夏浦:夏水濱;西思:思念西方。

30.大墳:水邊高堤。

31.聊:暫且:舒:舒散。

32.州土:指所經過的江漢地區;平樂:指土地寬闊,人民生活富饒。這句是說看到這裡富饒的國土,想到富庶廣大的楚國,迫切危亡,這裡也不能久保,不禁感到哀痛。所以本句開頭用「哀」字。

33.江介:江畔,江邊;遺風:古代遺流下來的風俗。

34.當:面對;陵陽:地名,在今安徽省青陽石埭之間,以當地陵陽山得名。

35.淼:大水涉茫望不到邊;如:往。

36.曾不句:我從未想到大廈會成廢墟;夏作「廈」;丘:丘墟。

37.兩東門:郢都兩個東門;蕪:生了荒草。

38.怡:快樂。

39.接:銜接。

40.惟郢路:想起離開郢城的道路;遼遠:遙遠。

41.不可涉:不能渡過,涉:渡。

42.忽若:恍惚像是。

43.復:同「返」。

44.慘鬱鬱:悲慘憂鬱;不通:指不能自解。

45.蹇:發語詞。侘傺(cha4chi4):失意的樣子。慼:悲傷。

46.外:外表;承歡:承君之歡;汋約:同「綽約」。

47.諶(chen2):誠懇,實在;荏:弱;持:扶持。

48.忠:指忠貞的人;湛湛:厚重的樣子。

49.妒:嫉妒;被:應作「披」;被離:傷亂交錯的樣子;鄣;閉塞。

50.堯舜:堯帝和舜帝;抗行:高亢的行為。

51.瞭:眼明;杳杳:遠狀;薄天:接近天。薄:同「迫」。

52.被:披,加上。

53.憎:憎恨;慍惀:忠心耿耿的樣子。

54.夫人:那些小人;慷概,指口頭上講得慷慨激昂。

55.眾:指眾小人;踥蹀:奔走的樣子。

56.美:指君子;超遠:疏遠;逾邁:越來越疏遠。

57.曼:引,展開;曼目:縱目;流觀:四方眺望。

58.冀:希望。

59.首丘:頭向山丘。古代相傳狐在死時一定將頭朝向它生身的小山。

60.信:誠然,的確。棄逐:被拋棄放逐。

【賞析】

《哀郢》結構上最為獨特者,是用了倒敘法,先從九年前秦軍進攻楚國之時自己被放逐,隨流亡百姓一起東行的情況寫起,到後面才抒寫作詩當時的心情。這就使詩人被放以來銘心難忘的那一幅幅悲慘畫面,一幕幕奪人心魄、摧人肝肺的情景,得到突出的表現。

《史記·屈原列傳》載,楚頃襄王立,令尹子蘭讒害屈原,屈原被放江南之野(郢都附近長江以南之地)。《楚世家》又載頃襄王元年「秦大破楚軍,斬首五萬,取析十五城而去」。秦軍沿漢水而下,則郢都震動。屈原的被放,也就在此時。

此詩不計亂辭,可分為五層,每層三節。前三層為回憶,第四層抒發作詩當時的心情,第五層為對造成國家、個人悲劇之原因的思考。亂辭在情志、結構兩方面總括全詩,為第六層。

詩的開頭詩人仰天而問,可謂石破天驚。此下即繪出一幅巨大的哀鴻圖。「仲春」點出正當春荒時節,「東遷」說明流徙方向,「江夏」指明地域所在。人流、漢水,兼道而湧,濤聲哭聲,上干雲霄。所以詩中說詩人走出郢都城門之時腹內如絞。他上船之後仍不忍離去,舉起了船槳任船飄蕩著:他要多看一眼郢都!他傷心再沒有機會見到國君了。「甲之鼌(朝)」是詩人起行的具體日期和時辰,九年來從未忘記過這一天,故特意標出。第一層總寫九年前當郢都危亡之時自己被放時情景。

第二層為「望長楸而太息兮」以下三節,寫船開後仍一直心繫故都,不知所從。「長楸」意味著郢為故都。想起郢都這個楚人幾百年的都城將毀於一旦,忍不住老淚橫流。李賀說:「焉洋洋而為客,一語倍覺黯然!」因為它比一般的「斷腸人在天涯」更多一層思君、愛國、憂民的哀痛。詩中從「西副以下寫進入洞庭湖後情形,故說「順風波」(而非順江流),說「陽侯之氾濫」,說「翱翔」,等等。

「將運舟而下浮兮」以下三節為第三層,寫繼續東行時心情。「運舟」指駕船、調轉船頭。「上洞庭」言由洞庭湖北行,「下江」言順流而下。去之愈遠,而思之愈切。詩人之去,可謂一槳九回頭,讀之真堪摧人淚下。

「當陵陽之焉至兮」以下三節為第四層,寫詩人作此詩當時的思想情緒。在這一層中才指出以上三層所寫,皆是回憶;這些事在詩人頭腦中九年以來,魂牽夢縈,從未忘卻。「當陵陽之焉至兮」二句為轉折部分,承上而啟下。此陵陽在江西省西部廬水上游,宜春以南。《漢書·地理志》說:「廬江出陵陽東南」,即此。其地與湖湘之地只隔著羅霄山脈。大約詩人以為待事態平息,可以由陸路直達湖湘一帶(俱為楚人所謂「江南之野」),故暫居於此。

第五層即「外承歡之汋約兮」以下三節,承接第四層的正面抒情,進而揭出造成國家危難之根源。朝廷那些奸佞之徒善於逢迎奉承,不僅因為他們無能,還因為他們無憂國憂民之心,只知為了一己的利益而誣陷正直之士,所以在治國安民方面實在難以倚靠。但關鍵還在於當政者喜好怎麼樣的人。「憎慍惀之脩美兮,好夫人之慷慨」,便是屈原對頃襄王的評價。批判的矛頭直接指向最高統治者。作品表現的思想是極其深刻的。

詩的前三層為回憶,其抒情主要通過記敘來表現;第四、五層是直接抒情。亂辭總承此兩部分,寫詩人雖日夜思念郢都,卻因被放逐而不能回朝效力祖國的痛苦和悲傷。「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語重意深,極為感人。全詩章法謹嚴,渾然一體。

本詩在結構上表現了很大的獨創性:一,開頭並未交待是回憶,給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留下深刻的印象。二,四句為一節,三節為一層意思,很整齊。語言上的特點是駢句多,如「去故鄉而就遠,遵江夏以流亡」、「過夏首而西浮,顧龍門而不見」、「背夏浦而西思,哀故都之日遠」等,既富有對偶美,也有助於加強感情力度。在風格上,徐煥龍《楚辭洗髓》謂之「於《九章》中最為淒惋,讀之實一字一淚也」,誠然。(趙逵夫)

[url=http://jhl.iok.cn/Article/lmjxku/200412/403.asp]http://jhl.iok.cn/Article/lmjxku/200412/403.asp[/url]

哀郢》相關問答

先秦 詩 《哀郢》 作者是誰?

先秦 詩 哀郢 作者是 屈原

去故都而就遠兮的下一句?

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屈原 的 哀郢 是什麼時候的詩詞?

屈原 的 《哀郢》 是 先秦 的詩。

詩句 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自哪裡?

去故都而就遠兮,遵江夏以流亡。 出自 先秦 的詩 《哀郢》。

先秦 詩人 屈原的詩
哀郢是一首什麼詩
周公解夢
在線解夢
解夢大全
詩詞欣賞